禁止流通的物品,行为人一旦以这些物品作为犯罪对象,则既侵害了一定物品的所有关系或占有关系,又同时触犯了相关的规定,其客观危害在同等条件下,要大于侵害 抢夺罪的故意与行为后,又具有了典型的抢劫情节,而转化为抢劫罪。从犯罪构成理论角度看,与其说它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不如说它是符合了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84.html -
了解详情
。 以上述案例为例,作为法官,笔者在审判中是这样适用法律的:按照刑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结合两个当场理论分析,被告人A等人当场对被害人B采取了 未遂)定罪处罚。 可以看到,在审判过程中,除适用了刑法规定外,还引用了刑法犯罪构成理论和抢劫罪的两个当场理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又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371.html -
了解详情
三人的占有;在承认第三人占有的场合,也不能得出死者有占有权的结论。用第三人占有的理论去评判死者占有的相关学说是否正确,没有多少道理,似乎也 被害人财物的故意,实施了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 [13]但是,这种观点明显将杀害行为同时评价为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的实行行为,属于典型的一事两头沾,并不合理。其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27.html -
了解详情
抢劫的定罪 要准确对未成年抢劫定罪,就要严格比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即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客观方面是以暴力、胁迫或者 的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十四周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33.html -
了解详情
得以说明。进而,松宫教授从日本刑法的相关规定中推导出犯罪概念具有相对性的命题。他指出,日本刑法第38条规定:“没有犯罪故意的人,不受处罚。但法律有特别 构成要件的重合时,则在此重合的限度内,肯定共同犯罪的成立(罪名同一性说)。同时,对于其中有人超出重合的犯罪构成的部分,另行单独定罪处罚。例如,就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规定就是转化犯。这一概念,只是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刑法的相关条文在理论上所做的归纳,实质上是对刑法条文的学理解释。对其进行一番探本溯源的考察, T1的一个事例。[17]而在注意规定中,T2原本就是T1的一个事例。如携带凶器抢夺与典型的抢劫结构不同,原本不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但立法者基于其与抢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398.html -
了解详情
仅以其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为抢劫对象,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其他犯罪的(如故意伤害,笔者注),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一般可不 等编:《现代刑法论争Ⅱ》,劲草书房1997年版,第146页以下。 ⑹更多关于折中说观点的介绍,详见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172.html -
了解详情
覃某、梁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按照《刑法》第三百六十七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法应当以抢劫罪对其定罪处罚。本案被告人覃某、梁某是共同犯罪,共同密谋、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虽被告人梁某对被告人覃某携带管制刀具一事未知情,仍应以抢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939.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在入罪时自然也应当适用或者准用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相关犯罪论规则。正因如此,区分行为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学者也承认这些通常例子在一些方面(例如错误 或者抢劫数额巨大属于量刑规则,其他内容都属于加重的犯罪构成[1](p14)。而根据1979年《刑法》第150条抢劫罪第2款之规定:犯前款罪,情节严重的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202.html -
了解详情
如例1,当立法或司法解释为同一犯罪的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规定了不同的犯罪构成罪量标准,若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罪量介于单位标准与自然人标准之间时 。 ⑶2000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 ⑷陈兴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载《环球法律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0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