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发生损害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态,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欺诈乃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 美法中,一般将欺诈置于不实陈述(misrepresentation)之中。所谓不实陈述是指一方故意或过失使所陈述的内容与事实不符,致使他人因信赖该意思表示而与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48.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为了保护合法权益才实施防卫的,主观上出于正当防卫的意图,尽管防卫行为是故意实施的,但防卫人并没有危害社会的犯罪目的,只是由于在同不法侵害紧张搏斗时 可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在防卫中却抱着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由于直接犯罪是具有犯罪目的的,而防卫过当的防卫性质,决定了防卫人在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76.html -
了解详情
洗钱罪主观方面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能否构成本罪,理论界观点不一。间接故意是故意的一种基本类型,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它与直接故意心理状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抱着放任的态度,结果发生与否都与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94.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本文从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性质作出分析,得出防卫过当主观方面只能为间接故意的观点,同时指出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伤害程度应当为重伤以上。 一致的,那就是大部分学者认为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不可能为直接故意。笔者也是这种观点。因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29.html -
了解详情
可知,共同侵权认定的难点在于法律规定的空间较大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矛盾,直接结果在于共同侵权的范围的宽窄,最终落脚点在于各行为人间承担连带责任范围的大小。 关系且前后有连续侵害行为这点就完全应当推论他们主观上有共同伤害对方的故意(间接故意),只是行为不同而已。故以共同侵权认定并处理此案是符合法理和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2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方式,不存在不作为方式;而合同欺诈行为由于具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态,所以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 的实现不能起到有效担保的作用,而且证明行为人主观上确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故意。根据我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34.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应对犯罪人适用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改判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在审理故意杀人案件时,要严格区分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虽然都是故意 危害社会治安的严重刑事犯罪之一。据某省法院统计,历年抢劫犯罪适用死刑的,仅次于故意杀人罪,占适用死刑总数的第二位,其比例为:2000年29.6%;200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44.html -
了解详情
2001〕3号解释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将“故意”分为三种情形:一是直接故意,当事人故意造成自己受损害,例如以触电方式自杀、自伤。实践中, 受害人虽不希望也不追求损害结果的发生,但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实施违法行为造成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存在间接故意,即放任损害的发生。电的运动形式,一般难以看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4.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保护更加充分和有力。有的同志提出对知识产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即在侵权人故意侵权情况下,以正常使用费、赔偿金的数倍予以赔偿。笔者认为,首先,在我国 、丧失,什么是知识产权可得利益的减少、丧失?什么是知识产权侵权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笔者曾听到一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者发现自己的软件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99.html -
了解详情
低劣,服务质量差,违反法律规定,侵犯消费者权益。?其三,在业务洽谈等公开场合故意向竞争对手的客户或消费者散布捏造的虚伪事实,贬低和诋毁他人的商业信誉、 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⒀我们认为本罪主观方面应限于直接故意,且具有损害他人商誉的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均不构成本罪。一般而言,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