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审查逮捕办案程序,完全是一种内部行政式的审批程序,而不是诉讼程序。其后果是定审分离,审者不定,定者不审,办案责任难以分清。 由此可见,现行的 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95.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最高法院法发(1999)11号通知又对各高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争议金额和每年受案总数予以限制。该通知符合各地经济发展 提出管辖权异议。 [14] 对规避级别管辖行为的矫正措施,可以因势利导,根据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诉讼关系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通过完善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60.html -
了解详情
,主管副院长指出目前有些地方行政案件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法院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为此,要求 百分制分项目计分,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加分,完不成任务的按比例减分,对获得第一名的授予流动红旗,前三名的通报表彰,连续三年进入先进行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26.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对待传媒的措施上,美国法官们最初仅仅注意陪审员是否因新闻报道产生偏见而失去公平。如1807年Burr v.U.S.一案的判决认为,那些已经在审前形成 因此,法官在作出判决时,不仅依靠证据与法律规范,还要在上级领导、人大、行政机关的意见及民心所向之间作出平衡,以求判决能为各方接受,同时亦不能过于违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9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模式的影响,在整体结构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第一,逮捕实行检察审查而非司法审查。刑诉法基于分权理念对逮捕措施的执行权与决定权实行了分离。根据刑诉法第 控机关自行决定,就违反了任何人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的自然正义原则,有违程序公正,只有由作为裁判者的法官来决定才符合控审分离原则。只有在中立的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05.html -
了解详情
。 [9](P 128)在英美法系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法理,英美法系国家的上诉法院通常不对第一审法院业已决定的事实问题予以重新考虑。这种限制主要源于陪审团作为事实 但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上诉到第三审。为了保障通常由其最高法院担任的第三审的统一法律见解功能的正常发挥,各国普遍采取了限制提起第三审上诉的措施。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8.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此种解决只适用于当事人双方共同认为用其它途径解决纠纷不合适时而采取的方法。此种解决纠纷的方法适用范围较窄,双方均同意通过武力解决本身就不容易达到 显示了其勃勃生机,如果说维持与扩大诉讼结构的措施是传统式的方法的话,那么简易程序属于现代式;三是简易程序设立的依据并非是从案件的所谓典型形态来考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99.html -
了解详情
。但从根本与行长远来看,确立以法院为中心的诉讼格局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 依我国现制,公诉案件审前阶段的审查批准逮捕权归属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 其适用应坚持比例性及必要性原则。应站在保障人权的高度,避免不必要的措施,使羁押成为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为此,应建立、完善无条件释放及保释(取保候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54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政策予以调整。尽管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都是对未成年犯罪人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保护政策,在处理上有别于成年犯罪人( 关于适用对象问题 主要解决何种行为主体,何种性质案件,可以适用暂缓起诉。 在行为主体方面,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暂缓起诉应只适用于未成年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87.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落实呢?法院内部长期 以来机构的多层次设置和体现鲜明行政特质的院、庭长审批案件及审 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双轨制管理方式所引致的种种弊端,严重地 危害着审判 已在法官之位 而又素养不高的法官到底怎么对待,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建立怎样 的制度来保证未来进入法官队伍的人员的专业化和精英化呢?我们不 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