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确立“新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政治法律工作的报告》提出,逐步实行 的监督积极性和监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建立健全人民监督的法律保障体系,那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懈怠权力、贪污腐败等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22] 所谓全民公决型是指宪法修正案必须以全民公决的方式由人民才能决定是否通过,国家机关不享有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决定权。例如《日本国宪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应该是分权性的,而不应该是集权性的。这种分权性既可能表现为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立法机关与其它机关之间,国会上、下两院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4081.html -
了解详情
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③.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和信心。那么,在新时期党应该如何有效 害怕由于检举和揭发而遭受打击、报复。我国 《刑法》 第 254 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194.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3 2.宪法草案讨论中民众的宪法意识 1954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正式向宪法起草委员会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当年的3月23日到6月11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694.html -
了解详情
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第九章监督 第八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违反本法的行为,可以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接受检举、控告的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为检举人、控告人保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2418.html -
了解详情
。 二、推进死刑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之后,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明确要求完善我国死刑法律规定,逐步减少适用 条之一作出了两处修改:一是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由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修改为一般主体。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432.html -
了解详情
。 二、推进死刑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之后,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明确要求完善我国死刑法律规定,逐步减少适用 条之一作出了两处修改:一是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由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修改为一般主体。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285.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平等权的基础上为公民平等参与协商、平等表达自己愿望和诉求、平等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建言献策提供了宪法保障,是民主协商平等参与的宪法基础,彰显了所有 的合理建议和吸收他们的正当要求,只有这样方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有切实的履行了这一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平等建议权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756.html -
了解详情
众议院的同意,其他半数法官也必须获得参议院的同意。[17] 实际上,联邦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平衡问题是凯尔森构造集中式合宪性控制制度的思考起点,1920 宪法理论,立法行为或行政行为往往遵循合规性或合法性的自我证明原则,也即国家机关在从事特定行为时必须证明其合规性、合法性。这一原则存在若干缺陷。实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50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不同,民事公诉的提起主体只能是检察机关,而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其次,案件性质不同,民事公诉案件在性质上属于民事 之民事案件及一切行政诉讼,均得代表国家公益参与之。”1950年,中共中央《关于中央人民检察署四项规定的通报》明确检察机关的职责之一为“……对于社会劳动人民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4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