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每一级法院和每一个法官都有权决定疑难案件事实的举证责任负担。并且从事理上说,这条规则也是用来帮助地方各级法院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的,因为最高 不清,证据不足,作为二审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或查清事实后改判的原因之一,把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作为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结构的等腰三角形的理想样态。根据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一方面任何人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另一方面法官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美国学者戈尔丁认为程序中立包括 ,首先,应该将公开审判原则真正落实。规范层面,不仅一审应该公开审判,二审、再审、死刑复核等程序都应该奉行公开审判原则;事实层面,一要为公开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3.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权力放弃、变更和处分释明权的,否则就是失职或渎职且应当承担发回重审、再审改判、错案追究等相应的法律后果。 笔者认为释明权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法官的一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是否需要释明存在争议的案件一律进行释明,以避免当事人上诉二审时因为一审法官没有行使释明权而被发回重审,法官反而要承担错案责任。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
感觉是每一级法院和每一个法官都有权决定疑难案件事实的举证责任负担。并且从事理上说,这条规则也是用来帮助地方各级法院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的,因为最高 不清,证据不足,作为二审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或查清事实后改判的原因之一,把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作为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6.html -
了解详情
了完整的程序规则。[4]程序性裁判是法院裁判的一种。所谓“裁判”,就是用公共权力解决被告案件的行为。“裁判”一词有多种含义,最广义的裁判是指全部诉讼程序 存在违法事实,应当启用程序性裁判对之适用不利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同样的,在二审或再审阶段,仍应继续这种程序性审查。法院庭审中的程序性裁判是对侦查、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3.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能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利益的前提下及时解决纠纷,减少上诉率,发回改判率,再审率,在这一系列可观的数字面前充分彰显了民事调解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调解书 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性。事实上,调解制度的运用极其广泛,我国的诉讼调解适用于一审、二审、再审范围过度广泛,我们也深知有些案件会合适调解制度,就比如说婚姻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575.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化。尽管如此,主观过错或过错程度这个因素在相当多的司法判决中出现( 占案件总数的 37. 33%) ,虽然其亦属于与侵权行为相关的因素,但理论上 100 万元,一审以使用费为基准确定赔偿4685 元,二审依酌定法判赔24 万元,再审仍依酌定法但改判赔偿7 万元。差距之大,令人感慨! [27]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827.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以为,认定精神痛苦不宜用机械的标准来认定,应以理性第三人标准与具体当事人标准有机统一来确定。对于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即可证明受害人严重痛苦的案件,可以不需其他 拘留的;(二)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 [11]如佘祥林杀妻案、赵作海杀人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36.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说你们先判了,二审再改无罪也行,搞得我们这些执法者违法最严重。[12]2009年在沿海JZ市某区检院调研时,一位公诉人说:出现无罪案件,那影响太大了 的。还有意想不到的疑罪再理:虽判决无罪但继续侦查,证据足够后,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予以改判,参见谢进杰:《疑罪从无在实践中的艰难展开》,《犯罪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07.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规定。可以这样理解,《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单方查阅证据是持否定态度的,想用庭前交换证据的方式取代单方查阅证据。单方查阅证据,实际上是一种不对等的证据 质证,进而对决定案件胜败的证据材料该采信的不予采信,一审法院只能作出错误判决。当事人在二审、再审程序中提交未在一审中提交的证据材料,导致改判或发回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