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当事人决定。尽管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下,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由谁推动在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但是,这并不能从实质 好的证明(14)。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仍然需要固守我们现有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尽管在当事人举证责任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就我国现行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4.html -
了解详情
应有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的程序被简化甚至被省略,成为名副其实的附带,笔录也只有寥寥几笔。 三是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质证、认证也不够规范。 (新刑法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努力,增加了犯罪分子的合法财产优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④)。但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的附带地位,使其作为一种司法救济制度的应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宣告该法官有罪的判决已确定的,则免去当事人举证,再审法院可以直接采纳;对于原审程序中违反法定程序的再审理由,当事人往往无力举证,再审法院应当调查有关 是真实的程度即可,没有必要为发现客观的绝对的真实而启动再审程序。参见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59~61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0.html -
了解详情
中是否对当事人进行了裁判突袭,这些都是评价程序公正与否的标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把实体公正放在首位,注重通过调解和判决实现实体公正 需借助证据对争议事实作出认定。在实行当事人主义的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负有向法院提供证据的责任,收集证据的责任也主要由当事人承担。 当事人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79.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我国的民事书证收集制度在运作程序、诉讼主体权利义务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孤立地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却忽视了当事人自行收集书证的程序保障 特哈布沙伊德:《证明权》,栽米夏埃尔施蒂尔纳编:《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赵秀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24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4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保护的呼声高涨,被害人在各国刑事程序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认为,在此之前,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只重视如何保护被告人的权利,而今后应当赋予被害人以平等 变通程序的采用:英美国家的辩诉交易;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处刑命令;各国刑事程序中的简易裁判程序。对较轻微的案件,在控辩双方同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4.html -
了解详情
年,你还要坚持民事诉讼,原因在哪里?这一问题这样答复:我现在国外,这里小猫、小狗抓伤了人都要赔偿,何况我是人啊!正如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施奈 由附带民事原告举证,但司法机关亦有证明责任,而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在原告即被害人。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要单独完成举证责任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07.html -
了解详情
、制作视听资料、保留医疗检查记录等各种方法,来证明侦查行为的合法性。○12 如果说普通的程序性裁判具有民事诉讼的品格的话,那么,有关被告人供述合法性审查程序 由实体性裁判程序中的举证方对其提交法庭的书面证言、书面被害人陈述的合法性加以证明的机制,在中国法律中正式得到确立。当然,这种证明责任的承担并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3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司法解释对此作出了限定性规定[1]。 与此同时,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受到了强调和强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 的期间稍长。其二,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实施诉中监督的程序机制。比如当事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申请检察机关进行诉中监督、检察院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27.html -
了解详情
着冲突的场合,就必然存在着社会政策的价值选择问题。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由于执行与审判是迥异的两类程序,二者所承担的具体功能存在着差异,因此,二者所 诸如执行听证、执行审计等上升为法律制度以更好地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强化债务人报告或申报财产的责任,并完善其拒不申报或不如实申报的制裁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