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法律赋予合同对当事人的强制力,即当事人如违反合同约定的内容,即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约束力是当事人必须为之或不得为之的强制状态 变成为一种现实性。民法通则也好,合同法也好,在规定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或合同时,所称“效力”、“生效”和“失效”显然是指此种意义上的效力。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55.html -
了解详情
的现实意义:其一,这一理解符合公司设立登记制度的目的和本质功能,即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创设一种私法上的主体,此与公法主体主要依行政命令而非当事人意思自治 须具备主体,而且还要具有确定性;客体要素是法律行为至少在形式上确实以法律效果内容为追求;意思表示为旨在达到某种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表达,由效果意思和表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84.html -
了解详情
上也称之为虚假记载,是指上市公司在其公开的文件中将一些本身并不存在的,虚构的内容,以信息公开的格式和方式公布于众。其主要表现有两种:其一,编造本身并不存在的 条的规定,我们认为,虚假陈述乃民事欺诈行为的一种,是一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尽管将民事欺诈行为规定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且在世界范围内仅中国如此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27.html -
了解详情
,票据上的记载不能以事实为标准作真假的区分,票据外观所表现出来的记载内容就是票据活动所应参照的绝对标准。票据法上的这一思维与一般的民法思维完全不同 《票据法新论》,台湾三民书局1989年版,第21页。[7]董安生著《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147页。[8]赵新华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17.html -
了解详情
的每一步,无不伴随着举证制度的变革。举证制度的发展不仅是民事审判方式抑或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重要标志。?在等级分明又残酷的奴隶社会,一方面民事 已存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也有死亡时间的推定等司法解释。(2)对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如借贷、赠与、保管等,应逐步倾向于书面形式而采严格的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9.html -
了解详情
是考虑国际上合同法融合统一的趋势,尽可能与国际法接轨。1.运用债权的原理丰富了合同法的内容。合同是债的主要发生根据,在我国民法典尚未颁布的情况下,为适应现实需要, 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中,借鉴了债的消灭的规定,较为周全。2.运用民事法律行为原理,增强了合同效力的规定。在第三章合同的效力一章,对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36.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意见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民法通则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3、赔偿范围大小 ,蒋雄要求退回那1500元,人民法院认为蒋雄与谢成之间的协议行为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双方约定的条件,即谢成反悔成立时,蒋雄的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法》第235条享有对承租人返还租赁物的请求权。[8]后者必须有赖于承租人履行返还行为才能实现,[9]其不是“形成权”,而是“请求权”。“请求权系由基础权利而发生” 但是如果当事人意思表示内容所要求的法律效果不合法,就不会产生该法律效果。因此,学者将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重新定义为: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6.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之变更;如果于此不理解为对原债权行为内容之变更,而履行物权行为时又确实从事了不同于原债权行为意思的“合意”,则必然意味着债务人违约,显然这两 (1),275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0]参见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37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1]参见米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69.html -
了解详情
遗嘱的存在是遗嘱继承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遗嘱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它的有效成立需要具备法律要求的各有关要件。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7条的规定, ),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根据美国联邦证据法第201条的有关内容,对于采用司法认知是否妥当和涉及认知的要旨,当事人有权随即请求给予听证的机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