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 问题的意见》,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3项之规定。 诉讼中,国外立法、司法普遍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或转移规则,我国有关的司法解释也确 立了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但仍须进一步以立法形式加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473.html -
了解详情
信函。原告在收货一年后才提出质量异议,已超过了提出质量异议的合理期限。在一审中,原告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申请法院调查其于2001年1月16日、2月 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5.陈桂明:《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的弱化及其效应兼对新旧民诉法典中几项制度的比较研究》,载《法学研究》1992年第6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7.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本身就决定了法院释明权在民事诉讼中的修正地位。在大陆法系中,几乎所有关于民事诉讼基本问题的专著都必然触及这一问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当事人主导型诉讼 认识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转变。再加上1950年关于民事诉讼继续审理规则第2条规定,当事人有提出主张、举证的责任,按照这一条的规定,也可以理解为释明是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3.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对象不同,证明标准不同。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指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比如对于不动产的所有权证明需要提供产权证、 。因为完全意义上的当事人负举证责任、法官消极中立与客观真实证明要求两者对案件实体处理的意义完全不同。所以在民事诉讼中确立高度盖然性的证明要求,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23.html -
了解详情
说明我国已创建了释明权制度,法学界和司法界对释明权的性质、适用、法律后果等问题的观点莫衷一是,审判实践中的做法也比较混乱,缺乏统一尺度,没有很好发挥释明权 概念及性质 释明权,又称法官释明权、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陈述或举证存在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等情形时,法官通过向当事人进行适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31.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必要。(3)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主体的举证能力看,其差距可谓天壤之别,所以民事诉讼中不应采用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一元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机制的设计也制约着案件的审理。我国传统的民事案件诉讼机制的突出问题在于当事人作用消极,改革的重点是弱化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当事人积极性,由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87.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重大过失。然而,在证券赔偿诉讼中,要求原告证明这些情形是十分苛刻的。 首先,从待证事实的性质来看,信赖是一个典型的主观判断问题。原告产生信赖的一系列 由于举证困难,其主张得不到法院的支持,这与法律所追求的公正观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应该墨守成规,应该朝着更加务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39.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法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制度中的概念。 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是关系到当事人诉讼胜败的最关键问题,由于举证责任如何分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 ,当事人对此可以直接提起上诉。其五,在法官履行阐明义务之后,当事人是否遵从法官的阐明,当事人享有程序选择权,完全由当事人自己进行判断。最后,人民法院应当采取书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23.html -
了解详情
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2、病案,是民事诉讼中的书证。病案是指病人在门诊、急诊、留观室及住院期间全部医疗 原来患者的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及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的举证义务转至医方身上,患者无须花费精力金钱去证明医方有过错,但这并无损于患者的举证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427.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理由如下: (一)受让人在撤销权诉讼中特殊的法律地位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中的第三人理论。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 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证明包含上述两个方面内容受让人的主观恶意,对于债权人而言,则未免要求过高,债权人恐怕很难收集到足够充分的证据来履行自己的举证责任,如此一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