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责任,即主张某一权利的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否则其主张不能认定,或者不能成立。[1] 1883年,德国学者尤里乌斯·格拉查在其 所需证明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参考文献: [1]吕立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 [2](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M].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11.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又需顾及法律上其他政策。认定事实,为运用法律之前提。因而产生各种证据法则,遂为认事用法之所本。”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查清事实是 规定,缺乏国际上较通行的证据披露内容。199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规定: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3.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途径有三类:首先是由当事人申请提起的再审,即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为认定有错误, 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的;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49.html -
了解详情
创设诉讼制度。而最高人民法院却毫不客气地在“规定”中具体规定举证时限的诉讼制度。即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改变为该“规定”的依法官自由决定提出主义,并非 存在或真伪,这样就可以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和便于法官认定事实。为了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可以对事实推定的条件做出界定,但不应当将其放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4.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有错误或者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或者由于违反诉讼程序而影响判决裁定的正确性,根据一定的程序提请人民法院予以纠正。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已经对 审理查明”部分,而是通过叙述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意见及法官分析证据、认定事实的过程和结果客观地反映证据事实,实现对审判活动从静态叙述到动态叙述的反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6.html -
了解详情
,也属于国家干预型的检察监督模式。这一点在《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和落实。《民事诉讼法》第13条是这样规定处分原则的:“当事人有权在 性”之论,而无所谓“正确性”之说。法院裁判的正确性有赖于事实认定的正确性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而事实认定的正确性更为重要、更为前提。然而一个常识性的毋庸置疑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4.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无法反映。接下去的“经审理查明”部分应该表现案件事实的认定和认证的全过程,这在审判实践中也未做到,即使做到了也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与民事审判 理由是在法院认定事实的基础上,具体阐明对当事人诉讼请求和答辨意见的支持与否,因而在论述理由时,首先必须坚持以事实为原则,就案件事实进行分析论证,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69.html -
了解详情
的今天,现有制度框架内零敲碎打的局部改革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全面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改革实践的经验似乎不足以满足从整体 判决却是法官独享的权力。考虑到许多案件中事实是无法“查明”的,并且自由心证是现代民事诉讼中法官认定事实的基本方式,法官能否保持严格的中立就显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维护法院的权威和社会正义。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177条至188条对再审程序的启动、法定理由及审理程序作了规定。分析立法规范的内容可以概括出现行再审程序 产生片面性。“笔者赞成这一观点。的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实反映了这一指导思想,只要有新的证据、新的事实的出现,已生效的裁判随时都有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5.html -
了解详情
1万元预付款,甲携款潜逃。法官援引表见代理规则判决乙应当承担责任。法官即使认定事实正确,表见代理制度也可以适用,但如本案不符合表见代理的法律要件 请求权,在确定权利的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思维经济性。我们认为,考察任何一个民事案件,必须要分析请求权的体系,在原则上,请求权的体系应当按照如下顺序来确定: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