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作为第四十条:“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 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457.html -
了解详情
谈定罪的实际需要的。我们知道,检察官在向法庭指控犯罪的时候,他(她) 不可能把一个显而易见的精神病人告到法庭,即便是这个人实施了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行为 的决定。根据该条规定,这种案件理应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相反,对于作出有期待可能性之判断的案件,由于此时常常存在期待可能性明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7.html -
了解详情
多次扔石块伤人,父母就应当更严格地监督他。[69]再如,对于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儿童,就要采取特别的措施。[70]相反,如果被监督人一贯表现良好,对其的 的教育目标,那么,父母没有采取此种措施并不会导致其责任的成立。[86]对于成年精神病人的治疗目标,也是为了保障其人格自由发展,因此,治疗目标也影响着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56.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否则发生事故,其过失责任就在所难免。显然,这样认 定过失犯罪对驾驶员过于苛刻,也无法发挥交通工具的应有效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 的行为,因此,医师对于他们陈 述的信赖一般而言就不具有相当性。而且,精神病人、小孩或老人,未必能遵守医嘱按时吃药或采取有利于医疗效果的行为,甚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4.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的范围,使之更加狭小。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人被羁押,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被羁押,自己故意作虚伪陈述或伪造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被判刑 范围,以实质标准来确定国家赔偿的范围。 第九,关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问题。《国家赔偿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情节显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36.html -
了解详情
之处在于缺乏科学性;(2)统计预测法,即以计点的程序精确推算行为人潜在的犯罪可能性,此种方法被认为可以比较精确地确定行为人潜在的危险性;(3)临床学预测法 危险性;人身危险性未必随刑罚的执行完毕而消除,已犯罪者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仍然可能具有人身危险性,精神病人等虽无刑罚承受能力,但具有人身危险性,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56.html -
了解详情
就只能使一些本来可以制止的不法侵害得不到制止,对社会造成危害,这显然与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精神相违背。而且,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对象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不只限于犯罪行为。 其次,精神病人的行为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72.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人对他们的利益总体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幼儿终归会长大并取得完全行为能力,精神病人也可能会被治愈而恢复行为能力,植物人也可能醒来成为正常人。而即使是多么 的表态。” 即使如此,这在当时也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判,认为动物不可能达到人类犯罪或道德上的罪过所要求的智力水平,早期对动物的诉讼是思想荒谬的产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2.html -
了解详情
,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向组织、强迫卖淫犯罪集团通风报信的; 2.二年内通风报信3次以上的; 3.一年内因通风报信被行政处罚 占用公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的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774.html -
了解详情
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等三类证据。由于该三类证据属于关系到犯罪嫌疑人有罪与否以及刑事诉讼有无必要继续进行的关键 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