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完善|来源:中国法院网|作者:刘向琼 刘鸣君[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新的 责问权”理论,如果当事人不在诉讼时限内提出申请或者抗辩,他将会丧失获得救济的权利(王福华,2003);二是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当事人对其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124.html -
了解详情
的能动性,而不是法官或者检察官的决定{2},没有当事人的诉讼行为,程序就无从实现{3}。基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对当事人理论给与足够 条件,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由此,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能够证明权益应当保护的如有效举证等条件便是实体权益保护的有效要件,缺乏此条件,法院应当判决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94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任何一方背信都要承担责任。这种观念打破了主权者不可为非的教条,意味着政府亦可为非。所以,宪法上的诚信原则之确立必将导致有限政府 信用原则》,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蔡咏曦:《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40]Ver Candida Pire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44.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法责任,即正当防卫人是否要对损害结果作出赔偿或负其他民事责任。防卫人在行使防卫权利时,既没有违反公共利益,或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而滥用权利,又尽 举证责任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不负证明责任,亦即他们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5.html -
了解详情
约束下正确而有序地进行。[1]有关新的证据的规则是证据规则中的必要组成部分。2002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民诉证据规则 ,均应当积极、全面地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或抗辩,成为负有举证责任的诉讼当事人;既然该证据是现实存在的,该当事人就应当积极寻找、搜集,而消极等待或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普通法国家创造了许多针对证据本身的规则以制约当事人对证据的控制权。大陆法系国家在民事诉讼中更强调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主导作用,相对弱化当事人对证据的控制权 的义务,并对违反该义务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制裁。该模式对证据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贯彻证据失权制度。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1.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法律欠缺规定,司法解释效力有待提升 现行《民事诉讼法》孤立地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却忽视了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问题。法条仅规定当事人、律师和其他 平等的实现,更是对民事诉讼中的困难当事人的制度性歧视,而且这也有违当事人主义和委托代理的原理。再次,从调查令对象的责任与权利来看,调查令制度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48.html -
了解详情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在没有律师帮助下就成功索赔。在基层人民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主要事实方面的举证责任几乎都由公诉机关承担,受害人在法庭上不须承担太多举证风险, 问题》,作者:扬琳,刊于1999年《法学天地》第2期。 ⑤《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赔偿》,作者:范晓方、勇亚成,刊于2000年《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18.html -
了解详情
人为证实被告人有罪而采取的必要行动中得到便利减轻自己的民事举证负担。 (三)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依据分析 笔者赞成保留论,并认为检察机关提起附带 义务。 (三)明确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地位 对于检察机关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有人认为,是国家的法律监督者{12},有人认为,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7.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释明权对证据失权的救济 法官释明权主要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声明或陈述的意思不清楚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够充分而误以为自己 法律,2001,(1). [5]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22. [7]谢文哲.论法官阐明的理论基础[J].法律科学,2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