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的一大进步。民法典中其他部分大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单项法律基础上的,比如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唯有一个部分是从来没有的,即物权法。什么是物权法?我们通俗 部分都受制于物权法,因此民法典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物权法上,即民法典包括物权法的制定是一个国家尊严与智慧的象征。中国民法典好不好,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看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70.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解释的思想与方法,也涉及到民法的制定,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本文仅就此谈谈个人的认识。 法与法律有无区别,我国学者虽有论及,但仍未取得共识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多有发生,只不过人们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罢了。如民法通则及经济合同法规定的计划原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变成“死法”,与此相关的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15.html -
了解详情
在中国民法典草案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的立法者通过制定象德国民法典总则部分的那样的规则使抽象性原则得以进一步的贯彻。欧洲大陆民法并不是简单地规范合同法 ,因此在法典中使用一般条款和模糊的法律概念是不可或缺的。德国合同法的司法实践证明《民法典》的一般条款是十分有效的,诸如《民法典》第242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99.html -
了解详情
附的“最终解释权”条款,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违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是为无效条款。因此,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条款没有法律依据,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并不能免除 具备法律效力,并由其提供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做法,一方面能让商家从法律上直接认识到“最终解释权”条款的制定将最终被否定,从而减少这类条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4.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任何社会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或出发点,将经验实证研究作为最基本的方法。[15] 第三,传统法律现实主义尽管强调经验性研究 的合同法理论,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持续的经验性研究,他认为,美国的合同行为正在进一步远离合同法的制约,走向更大的自由。[22]从研究成果及结论上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0.html -
了解详情
的报酬无法形成对价。 2.2、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问题 2.2.1 、劳动合同期限的适用问题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4条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 利益。 参考文献 [1]马君,刘岳庆.公司高管人员劳动法保护的边与界[J].中国劳动,2012(10):16-19. [2]薛芳芳,项国.论公司高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9273.html -
了解详情
本。实际上, 《民法通则》本身便是民法典起草的产物, 只是由于民法学研究的多年断裂使得法学学术无力支撑成熟民法典的制定。在这种背景下, 颁布《民法通则》也 主体只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但是, 实践中仍有其他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 在《合同法》第2条中采用的是其他组织, 而《民法总则》明确增加第三种类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663.html -
了解详情
③在一些民法典草案中,这些措施也列于侵权法之外的专门规定人格权的部分。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民法典草案第47 条规定,人格权遭受不法侵害时,受害人 得不够明显,因此没有必要如同物权法和合同法一样对行为的过程进行具体规定。于是,关于人格权规范的条文与物权法以及合同法的条文相比起来显得非常单薄。 我们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316.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例。 四、理念偏差---我国法律规制非典型性就业所出现的问题 (一)非典型性就业等于次等就业 在中国民众的观念里,很多人把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非全职 其转化为典型性就业成为了一种基本方略。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劳动合同法》一度取消了对非典型性劳动关系的规范,由此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后,才得以恢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723.html -
了解详情
差异,然而对于我国民法当前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判断已然达成一致。 从形式意义而言,统一民法典的制定是民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其必将集我国民法现代化成果之大成。 发展与人类生存等宏大命题。二者皆导致对私法自治的限制,如物权法中对所有权绝对之限制,要求所有权附义务;合同法中契约自由的公法规制;侵权法中自己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