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赔偿被害人,满足被害人一方的要求,得到被害人谅解,比较轻的案件就可以通过刑事和解,不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不移送起诉,即使进入法院审判环节,判决适用缓刑的 上诉、上访是多年困扰各级司法机关、政府的难题,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判决执行难,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充分贯彻上述规定和既要精神,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8.html -
了解详情
维持程序的正当性和权威性,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我国的审前程序中,没有规定辩护律师的在场权。我国司法实践中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现象,难说与此无关。 犯罪案件直接进行侦查活动外,对于绝大多数由公安机关及其他侦查机关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则行使审查批捕、立案监督的法定职责,在此过程中也不完全与犯罪嫌疑人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3.html -
了解详情
人,不能充当鉴定人。1979年4月1日公安部制定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第3条第3项规定:参加勘查现场人员,一般由侦查员、技术员组成。这些规定尽管 作为定案的根据,误导审判造成证据使用上的不当。如云南省杜培武案的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结论认为:对云OA0455号昌河牌微型车驾驶室刹车踏板上、踏板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9.html -
了解详情
立案是61万起,2001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445万起,是20年前发案总量的7倍。1979年刑法规定的犯罪罪名不到200种,1997年修订后的 犯罪,现在已是司空见惯。与1997年相比,2001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数上升25. 8%,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数上升60.4%,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为公、检、法采纳证据提供便利。构建终局鉴定体制,除非有证据证明鉴定人违反程序,或有新的证据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司法鉴定即为终局鉴定。 (四)延伸 上的分歧。一是加强与同级法院、公安机关的沟通,就法律规定不明确、不详细事项组织讨论,互相摆明观点,达成共识,确保案件顺利审理;二是加强与被害人沟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9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在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学理论的普遍认识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公、检、法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而大多数刑事案件在 规定于法律之中。而在的我国司法实践中,其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有罪推定思维:公安机关想办法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去破案更是铁的规律,以口供为中心,通过口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31.html -
了解详情
,凡是符合条件的,就要依法提起公诉。 根据以上规定,结合《刑事诉讼法》第129 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证据标准)、162 条(有罪判决的证据标准 英美法系国家,这与两者使用迥异的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以及庭前程序的完备与否(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较严密、完备,而英美法系国家则相反) 不无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36.html -
了解详情
》。《批复》指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是人民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对该刑事案件审查程序的终结,是对犯罪 有逮捕必要的,公安、检察机关决定拘留、逮捕,是出于打击犯罪,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其拘留、逮捕司法行为并不具有违法 性。刑事诉讼分为立案、侦查、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10.html -
了解详情
》。《批复》指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是人民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对该刑事案件审查程序的终结,是对犯罪 有逮捕必要的,公安、检察机关决定拘留、逮捕,是出于打击犯罪,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其拘留、逮捕司法行为并不具有违法 性。刑事诉讼分为立案、侦查、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09.html -
了解详情
,但身感力不从心。打人凶手却分文不出,李权生命危在旦夕。该报道同时称公安机关侦查人员认为李权这类因遇害又无力及时救治的情况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受害人 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9条明确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2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