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论;国家利益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2007年,53岁的英国公民什肯阿克毛(Akmal Shaikh)在中国乌鲁木齐机场入境时,因携带价值25万 被捕,2008年10月,被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阿克毛不服,提出上诉。得知消息的英国政府就此同中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622.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的报请复核。 (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的报请复核。 (3)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 司法公正和透明度的必然要求。不受制约和节制的侦查手段和措施难免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制造冤假错案。就死刑案件而言,保证程序上的合法有利于实体正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847.html -
了解详情
: 1. 本上诉状供民事,行政案件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行政机关不服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用,用钢笔,毛笔书写或印刷. 2. 被上诉人是法人,组织或行政机关的,应写明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被上诉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或大概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249.html -
了解详情
的,否则便会形同虚设。从法律的角度观之,确保法律的统一适用乃是全面贯彻落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的基本要求。当然,导致法律适用不统一的原因极其复杂 之诉,即都要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再审。至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高院一审裁判,则不在此列。因为对于有权利用而不去利用二审程序的当事人来说,似乎不应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4.html -
了解详情
一)故意杀人案件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侵犯公民生命权利的严重犯罪,是所有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中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刑法 一定的过错,并有悔罪表现,因此判决刘某死刑缓期执行。一审判决后,刘某提出上诉;检察机关以刘某在公共场所有预谋的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46.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中,认为公证人员采取陷阱取证的公证结果,未被法律所禁止,予以认可。高术公司提出上诉,2002年7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为,此种取证方式并非获取上诉 取证,主要针对行使国家侦查权的有关人员的取证行为,目的在于制约侦查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陷阱取证行为不一定是非法的行为,所取得的证据不一定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82.html -
了解详情
重在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因此许多制度设计简单、粗糙而不合理,涉讼公民的相关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人权观念的兴起,整个 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杜培武不服,以没有杀人、公安机关刑讯逼供为由提出上诉。经过律师的努力,1999年10月20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时在面对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2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严肃性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我国法院争取对涉外案件的管辖权,以维护国有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的利益。 (一)诉前保全的适用条件 我国的诉前财产保全的规定,最 上诉之前,向法院申请诉后保全的,应为一审诉后保全期间。第二种是当事人提出上诉之后,向法院申请诉后保全的,应划入二审的诉讼保全或二审的诉前保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31.html -
了解详情
当场打死,被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在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期间,他的新婚妻子向当地两级法院提出了一个在传统司法实践看来很荒唐的请求:让我 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由此可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0.html -
了解详情
跨度大,证据认定困难,判决以后双方满意的少,甚至有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在判决以后都提出上诉。 (五)涉法涉诉上访类矛盾 近年来,我院办理涉诉信访和群众来信 矛盾,这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 第三,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法制意识。社会的稳定性也取自公民的文化修养性、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情达理来自对事物的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