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司法实践操作层面的困境 (一)审理范围不明 1、受案范围的缺陷。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迳行判决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如果侵权损害赔偿难以同刑事诉讼一并审结或者侵权损害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更为适宜的,也可以移送审理民事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17.html -
了解详情
和规范化。已经成为了制约司法制度改革和庭审方式改革的瓶颈, [6]严重影响了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造成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有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3)证人保护制度不完善,使得证人不愿和不敢出庭作证。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79.html -
了解详情
了正常的诉讼秩序。 3、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不当。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条之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有权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由于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 二、实践中存在的弊端 1、立案渠道不规范。 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再审是由于案件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向人大、政协、政法委等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42.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作证和到庭作证的制度显得形同虚设。 (三)保证证人出庭的责任没有落实 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解释》第 对证人事前预防性及财产方面的保护,一旦证人及其近亲属遭到打击报复,无论是追究刑事责任还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对证人及其近亲属来说,已经于事无补。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18.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力。这说明我国采原始材料优于其复制品的最佳证据规则。不仅如此,我国学者在刑事诉讼理论上普遍信奉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传抄次数少的证据优于传抄次数多的证据 所以,确认证明力,必须考察证据的关联性如何。 (三)口供补强规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23.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的保护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确立尽快补偿原则 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 在有能力和自愿的前提下,代替被告人给予被害人一定的赔偿,这也是建立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实现犯罪人家属要求协助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影响 人们随着经济地位地不断提高,人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刑事侦查程序中侵犯人权的事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借鉴于现代法治原则,法学界 参与人律师的参与也是一项。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将法律的法律帮助提前到了侦查阶段,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5.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薄弱,作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自然“先天不足”。鉴于证据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核心地位,笔者试图通过对程序公正独立价值及其与实体公正关系的 的特征,这一特征要求限制和缩小法官主动调取证据的权利。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58条仍保留了合议庭的庭外调查取证权:“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4.html -
了解详情
有两项,即法治原则(起诉法定主义)与机会原则(起诉便宜主义)。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明确规定了起诉法定原则(又称职权原则、合法性原则)。第 不再犯,就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再次,不起诉制度符合 国际上“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趋向,有利于我国严打整治斗争的顺利开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20世纪60年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及如何适用的问题。 2)关于以非法方法收集到的证据的取舍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和引诱和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实践检验,在运用证据行之有效的带有规律性的重要经验,上升为证据规则,用来规范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活动。”该书建议制定的证据规则,包括证据的法定形式和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