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但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主体的劳动法法律体系整体框架已经形成。还有其它 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⑦]贾俊玲主编:《劳动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⑧]黎建飞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709.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长、程序繁琐的弊端,在2008年5月我国又实施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它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时限,规定了部分案件的一裁终局。但从实施近 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处理。第52条规定: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自受理协商处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结束协调处理工作。期满未结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34.html -
了解详情
不受仲裁时效期间限制的范围,而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关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 逐月发放,而劳动者在领取当月工资时就应当知道用人单位是否依法支付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如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二倍工资,劳动者在领取当月工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9498.html -
了解详情
和职工本人的申辩,应由正副总经理作决定,还应报企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劳动人事部门批准备案。” [⑦](3)《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及 “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 申请调处。依据我国《工会法》第21条及《劳动法》第30条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条的有关规定,工会认为企业、事业单位对劳动者惩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83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明确:“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不能仅依据字面释义去进行理解,双倍工资作为对用人单位未在规定内签署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具备惩罚性质,属于对员工的惩罚性赔偿,因而,仲裁申请时效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124.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仲裁的性质看,其与民商事仲裁类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劳动仲裁的主要内容为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 以及仲裁庭的组成环节,仲裁委员会作出相关决定亦可能事关当事人的实体利益。例如,仲裁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01.html -
了解详情
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按规定缴纳保险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缴纳,并依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情况,进行选择,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减少维权成本。 11.关于保险争议解决问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166.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何种诉讼时效? 依据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仲裁时效】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 个月起按月分别计算仲裁时效。 综上所述,员工追索双倍工资应当适用一年的普通劳动仲裁诉讼时效。 【作者简介】 齐精智,单位为陕西诺尔律师事务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51.html -
了解详情
的位置应当调整 1、几处一级案由的位置应予以调整 (1)第六部分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应当放在第二部分婚姻家庭、继承案由之后、第三部分物权纠纷案由之前。这主要 部分是欠妥当的。应当将其放在第六部分劳动争议、人事争议之中,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相协调衔接,且应当结合《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24.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能再起诉了吗?那么权利该怎么维护? 先看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节选,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二条 仲裁庭 仲裁裁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仲裁委员会应当裁定该案件终止审理;当事人未就该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双方当事人同意继续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可以继续处理并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9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