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协商调解为延误仲裁时效的正当理由或仲裁时效中断的事由,势必造成一旦发生了劳动争议,为担心超过仲裁时效,当事人纷纷放弃调解而立即申请仲裁的局面。这不仅增加 不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驳回起诉,而是判决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例如前述保安提起劳动纠纷仲裁、诉讼案件,就当获得胜诉。保安缘何败诉了呢?概因200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205.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可分应以标的之间能否构成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来区分。如工伤保险纠纷与解除劳动合同纠纷、拖欠工资纠纷与社会保险纠纷均属可分之标的,而诉讼标的在仲裁 不服仲裁而起诉,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被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被告;在劳动争议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而起诉时,法释[2001]14号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78.html -
了解详情
三查时效看当事人提起仲裁的时效是否有超过,四查争议内容看其裁决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权利义务争议。在实体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证据 基于同一事实引起的法律后果内增加的仲裁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理由: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享有最终司法权,当事人一旦依法提起诉讼,仲裁的处理结果归于无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9.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面,对于劳动者而言,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用种种借口拖欠劳动者工资或劳动报酬与付出有巨大差距;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不为劳动者提供应有的保护 确定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权利滥用情况。如在郭某某与彰某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法院认为:企业须有必要的用工自主权,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916.html -
了解详情
都拥有了维护自身权益的冲动。 立法者和执法者在新时代的首要任务是让劳动维权意识能够在主观权衡的过程中得到凸显。在社会中, 每一个多元化的主体 安排争议处理模式等等 (2) 。这些具体方法未必符合我国劳动纠纷解决的具体情况, 但其设计思路正是为了打通释放劳动关系利益诉求的渠道, 值得我国立法者加以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1000.html -
了解详情
劳工) 状况下农民工群体利益表达的非和谐现象。农民工问题出现代际更替, 就业动机、劳动权益诉求、职业角色认同、职业发展定位等的代际差异较大, 贫困效应在 争议案件的仲裁诉讼程序, 使法律维权途径更畅通快捷, 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 提高解决劳动纠纷的效率。制度补阙也是一种信任修复措施。信任修复包括不信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5909.html -
了解详情
入罪后, 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欠薪问题,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欠薪的纠纷仍然占各种劳动纠纷案件的七成左右。因此, 建立长效的欠薪保障基金制度, 才是 , 《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第123页。 22 参见谢增毅《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第12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6066.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做出约定。如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审判的某公司与徐乙劳动合同纠纷一案2以企业根据考核分数相应折算发放奖金,系原告正当行使企业自主管理 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难题。在年终奖制度的运行方面主要依靠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但是由于每个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同、有些规定过于模糊,每个劳动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2807.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仲裁案件的质量。缺乏监督机制导致错误的决定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虽然我国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实行一审两裁制度,但当法院审理已经裁定的案件时,需要完全重新 方式参与监督。还可以设立网站或热线,听取群众意见,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透明度。新闻媒体在监督一些重大劳资纠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的接受群众监督。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227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援助机构、劳动者代理律师是劳动者能够信赖和依靠的重要维权力量,在多元化劳动纠纷化解机制中应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农民工群体大多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 权益。 3、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让更多的贫困劳动者受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部分劳动者能够付费聘请社会律师维权,还有大量的贫困劳动者没有能力付费聘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9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