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一道理。 (三)刑法人性化的彰显 我国法律提倡大义灭亲,然而还是有许多位父母宁愿自己犯法,也要保护自己犯了罪的孩子。人性不能服从于法律,要调整法律以适应人的 ,是出于人的本能。因此,在惩罚犯罪的同时对这种亲情间的行为也进行惩罚,是否能对社会起到警戒作用,我看未必尽然。惩罚面太广,势必树敌太多,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1.html -
了解详情
财曰诉,即凡是争论有关财产方面的诉讼是民事诉讼;争罪曰狱,即凡是争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的 诉讼则是刑事诉讼。现在有文字记载的有“大元通制”是 不能贪赃枉法、坑害无辜。在办案过程中务必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王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任何徇私舞弊、行贿受贿、非法干预、恃权抗法等带着旧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952.html -
了解详情
奏, 在京五复奏, 以便给皇帝留下一段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对已判死刑者是否可以网开一面, 刀下留人。如此慎用死刑、省刑宽法,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据史籍 , 惩罚也应该有界限, 要使惩罚成为合法的惩罚, 它就应该受到法的原则的限制。犯法的一定内容就是一定罪行的界限。因而衡量这一内容的尺度也就是衡量罪行的尺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7.html -
了解详情
奏, 在京五复奏, 以便给皇帝留下一段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对已判死刑者是否可以网开一面, 刀下留人。如此慎用死刑、省刑宽法,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据史籍 , 惩罚也应该有界限, 要使惩罚成为合法的惩罚, 它就应该受到法的原则的限制。犯法的一定内容就是一定罪行的界限。因而衡量这一内容的尺度也就是衡量罪行的尺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6.html -
了解详情
道德主义强调命令与服从,倾向于惩罚性法律, 惩罚性法律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它极少考虑犯法的具体场合或各种替代性处罚的实际价值。道德的强制实施是刑事执法过程 刑法定原则法典化,立法技术上注重法律的明确性,具有重大的进步。但我国刑法是否已经彻底从压制型刑法中走出,已经实现了自治型刑法? 依笔者之见,我国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898.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质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应为连续犯确定什么样的处罚原则,以及我国有关立法例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连续犯本质之探究 所谓连续犯,是指行为人 犯及其法定刑所容纳。换言之,行为人连续实施的后几次犯罪行为,均已超出了基本犯法定刑的处罚范围,如果仍采取从重处罚,既没有反映行为人连续实施的后几次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3.html -
了解详情
?能做这样的忽略吗?对此,第三种观点作了一种理论上的论证:犯罪侵犯法益,运用刑罚与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正是保护法益;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而预防 还是为了保障人权,如此,保障人权怎么就不在刑法目的之中呢?刑法以保护法益为目的是否意味着忽视人权保障呢? 目的,需要在主体的这一意义范围内而不是在统治工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06.html -
了解详情
之于礼中[5](第11页)。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刑法制度,但不识、过失、遗忘无论是否专指臣僚因公犯罪,不可否认它包含着现代刑法意义上的过失之含义。所以,我认为,记载 ,则依凡论;相反的情况下,则依法律规定处罚。《诈伪律》:诸诈教诱人使犯法,犯者不知而犯之。疏议曰:鄙俚之人,不闲法式,奸诈之辈,故相教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29.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理论研究中也是最突出的。犯罪客体本体论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理论挑战。诸如犯罪客体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犯罪客体是不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等问题本身在理论上就 的本质视为破坏和平、法及规范。犯人的称呼也因此而来,于是乎犯罪人违反法规、犯法,或者他不适应法规、蔑视法等,不仅古希腊罗马人这样想,在现代的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78.html -
了解详情
效果。大量的犯罪学调查显示,对腐败分子来说,关键不在于判多少年的刑罚或者是否被判处死刑,而在于被送上法庭的可能性有多大,他们对判刑可能性的关注远 免疫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知道在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不管何人犯法,都不能逍遥法外。但是,单纯的教育必定结果有限,教育与相应的规范与制度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