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证据制度的确立越来越成为改革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民事诉讼认证制度方面的问题,解释了认证在民事诉讼中的基本涵义,分析了现行审判 。没有法官认证,任何证据都不能发挥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良好的举证、质证方式有助于法官顺利认证,而规范的认证方式则更有助于正确指导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96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但仍应当将赔偿权利人本人列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第十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是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人,包括:刑事被告人(自然人、法人和 、相关组织可以参加调解。 第七十条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调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办理。 第七十~条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042.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的争点是原因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1]因而恰当的因果关系确定的方法是环境诉讼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民事诉讼采取因果关系确定原则,即必须直接而确切地 令人信服的实质性证明。因果关系推定在环境诉讼中的意义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减轻受害者的举证责任,将因果关系实质证明的责任转给加害者。我们知道,在环境诉讼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09.html -
了解详情
为非常不可能,第二级为不太可能,第三级为大致可能,第四级为非常可能[3]。他们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应定在第四级,即在穷尽了可获得的所有证据 难以被证明或其结果明显会导致不正义的产生;(3)没有其他可以与原则性证明度等价值的举证[8]。虽然日本学界讨论的是降低证明标准问题,但这也说明了大陆法系国家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3.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当事人权利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释明权的研究 释明权的运用情形与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遇有哪些情形法官应行使释明权,是释明权制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法官的释明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贯穿于审判的全过程,但释明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和司法解释尚需进一步明确具体。⑵在举证责任分配上,民事诉讼是谁主张谁举证,而在行政诉讼中,则要求被告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为此,人民法院一并审理案件时, 版,第279页。 [16] 王兆雷、姬忠彪著:《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若干法理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12月28日。 [17] 金代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54.html -
了解详情
欺诈的因果关系及证明责任 中国没有特别规定证券欺诈的因果关系问题,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无论是民事案中的原告,还是刑事案中的控方,要证明损害事实与被告行为之间存在 ,其实是控方证明被告有欺诈故意的证据,而被告提出的反证是对指控的合法抗辩。从另一个角度看,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配置给被告,是为了在特定情势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200.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做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该规定也应适用于对以非法证据为依据的事实的 证据排除中的当事人意愿,并对证据交换、承认、调解与和解中的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复杂、精妙而又意义重大,本文所作探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2.html -
了解详情
的依据。证人不出庭,仅提交书面证言,这就违背了直接言词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绝大多数民事案件都存在证人作证问题,尤其是婚姻家庭纠纷、因矛盾产生的人身 来到中国。而我们的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基本上在国内,路途怎么遥远总比印尼近。对于交通不便也不是确实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因为法院指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至少是3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66.html -
了解详情
的任何陈述都是证据,都能起证据作用。换句话说,只有当事人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才属民事诉讼中的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有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对 已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的意思表示。在诉讼中的承认称为自认,对方得因此免除对该主张的事实所负的举证责任,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一方当事人自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