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基础和钥匙,其效力是贯穿民事诉讼的。在理论界,对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互关系,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在我国诉讼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程序法是为实体法的 的配套法律制度,或者说,仅就当前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律而言,存在以下主要几个方面的冲突或缺失: (一)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与发回重审制度的冲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9.html -
了解详情
。其事实依据是,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还是曾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俄罗斯,其民事诉讼都呈现出一种强调法官与当事人协同进行诉讼的 后进者必须协同吗?任何具有积极意义的进步首先产生于对自我问题的深刻认识与自我路径的理性设计。与当事人主义相比,协同主义的特点就是法官要有更大的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1.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民事诉讼学者继续翻译介绍、整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教材和著述,建立了一些基本理论范畴,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诉的标的理论等;并在研究总结新中国司法中的 我国民事诉讼长期奉行行为责任说,该说的特点是只关注当事人的举证行为,不关注诉讼的结果问题,更不对法官应当如何裁判给出规则。至于当事人提不出证据或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90.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以上两部法律已经涵盖了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多出一个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重复 权益,只能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甲单位给付被扣发的工资。但是,刘某的这种反诉是否属民事诉讼意义上的反诉,法院应否一并审理?很显然,由于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6.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视听资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证据种类,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法释[2001]33号的出台和2007年10月《民事 的灭失、隐匿、销毁、变质,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纠纷。而将视听手段引入民事诉讼领域,记录民事法律行为,会使上述情况得以根本改观。一种情况是运用视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84.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法院命令;第三,地方法规另有规定。 综上来看,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范畴。 程序实现诉讼效益。 此外,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仅规定在司法解释中,在立法层次和效力等级上尚未构成法律,也就没有法律所应有的效力,这不利于证据交换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45.html -
了解详情
出较强的可塑性。 二、当事人不良诉讼心理表现及特点 一切民事纠纷都有它的社会心理上成因,每一类纠纷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诉讼参与人是有精神与意识活动的 分离的诉讼。即是说,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并不是当事人追求的目的,而是当事人目的的基石,希望通过这一诉讼从而引起另一种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如前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44.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类型,但没有看到询问笔录所具有的法律类文书性质,而且无法解决将询问笔录划分为证人证言后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五条证人 以外的原因不能出庭的证人提供的书面证言的质证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这种观点所依据的实用性分类标准无视证据属性的特点,没有考虑证据法对各类证据的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40.html -
了解详情
,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改革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指导原则,并结合法律经济学中提高程序效益的途径,分别从诉讼成本和诉讼收益两个角度设计出完善我国刑事附带 有害无利;立法涉及成本问题,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另外,由刑庭法官审理附带民事诉讼不会比专业的民庭法官高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刑事审判后可以更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0.html -
了解详情
牢固的话语霸权,公民个人的利益长期处于退让和萎缩的境地,因此,民事诉讼只能处于附带的依附地位。 建国近六十周年,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益精密、完善,律师制度也得到恢复 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民事诉讼的关系上,主要有二种模式:1、附带诉讼模式,即民事诉讼交由刑事诉讼程序附带予以解决,这是法国、德国的现代意义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