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即共同被告) 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其将自然人排除在用人单位范围之外。 [18]参见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18.html -
了解详情
因讨薪而引发的杀人案 [3],这是劳资危机得不到处理而发生的一个比较极端案例。 2.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定位不清是劳资关系危机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对此并没有作出任何规定。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利益争议作了规定,该法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34.html -
了解详情
遵守合同约定。后因张某违反协议到乙公司搞程序设计工作,被甲公司告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1、被诉人张某当众向甲公司赔礼道歉; 员工的保密义务,同时还应规定企业对员工承担保密义务时应当给予的补偿。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有关的保密条款,那么企业的权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若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3.html -
了解详情
雇主滥用该权利,提高对雇工的经济压力。美国自1957年的Truck Drivers Local 1949案例以后,最高法院确立了“有条件的闭厂”原则,即雇主只可在两种 行为罢工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因劳动合同有关问题争议而发生,后者则是为劳动合同以外的劳动者的权利的斗争而发生。但是两者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认为李某与公司之间是劳动关系,应适用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海淀人民法院经审查后,认为被告没有提交劳动合同,也没有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劳动合同 实际上是如何进行的以及每一个具体事件所涉及的外围环境。例如,在《歌唱艺术家案例》中,n和h两位歌唱艺术家与sc于1979年秋天签署了约请确认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502.html -
了解详情
建筑施工企业在甲省注册,又在乙省承包工程并就地招用工人,结果与工人发生劳动争议,但企业所在地甲省和劳动合同履行地乙省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就争议事项 应当订有当事人居住地法规有不同规定的,从其规定的但书。这种理所当然而事实上却并没有的限制性规定,应当由法官予以确认,并作为裁判的依据。 ①从大陆法系来看,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158.html -
了解详情
, 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也时常会发现船员劳务纠纷的虚假诉讼。由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只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最清楚, 一些船东企业在企业经营困难时为了降低支付 与法院之间和法院内部各审判员之间争议都较大, 这对海事审判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或指导性案例, 统一裁判尺度, 避免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1138.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与此同时,同一主体又受到两部法律规范的双重调整,使得在处理现实劳动争议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的裁判结果,公司高管在法律适用上存在诸多障碍。 上,可以不对用人单位作出过于严苛的要求,即在没有给公司高管造成利益损失的情况下,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解雇保护的规定应该排除适用于公司高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9273.html -
了解详情
转型方案无疑是将被派遣员工转为本单位职工,由本单位直接与被派遣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在立法者看来,如此方可弥补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之不足。遗憾的是,对于 主体资质要件的单位不可能进行劳务派遣。例如上述热电公司案法官即认为,因为主体没有达到劳务派遣机构的设立条件,其所进行的劳务派遣行为应当无效。但工贸公司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4792.html -
了解详情
转型方案无疑是将被派遣员工转为本单位职工,由本单位直接与被派遣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在立法者看来,如此方可弥补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之不足。遗憾的是,对于 主体资质要件的单位不可能进行劳务派遣。例如上述热电公司案法官即认为,因为主体没有达到劳务派遣机构的设立条件,其所进行的劳务派遣行为应当无效。但工贸公司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00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