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事权利 体系。明确规定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基本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亲属权、继承权、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在规定基本民事权利体系之外,为弥补列举式的 期日、期间。规定期日、期间的效力和计算。(13)民事权利的行使和 救济。规定民事权利行使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救济的类型、构成要件及其效力。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8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在财产法领域,确立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这一显著对立的概念,应是德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896年,《德国民法典》正式采纳了物权契约概念及理论。至此,与 的客观性及其对民法理论体系趋于缜密和完善的价值 民法是一个权利确认与保护的制度体系。基于私法自治原则,民事主体间权利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主要依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1.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担保物权均能通过质权制度来构架,因为,依担保物权的基本法理,质权为非用益型担保,质权人、出质人均无权就担保物为使用、收益,质权设立后,担保 而不许类推适用之情形。[8]有学者认为,第一,原则不容许依类推适用的方法创设法律之未规定之物权,第二,关于某种物权的规定,亦可类推适用,论者并以物权善意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45.html -
了解详情
的概括性规定,应排在第2章(第1章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该章分为三节。第1节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产生根据,内容大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主要享有 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险作为侵权责任形式之后,其构成要件问题。这几种形式作为物权的请求权,其构成要件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作为侵权责任形式,也不以过错为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24.html -
了解详情
等定限物权制度,我国现今除所有权以外,尚无关于定限物权的系统的立法,也没有物权这一概念,使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存在严重缺陷;(注:陈华彬著:《物权法 要做: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要加强对辩证推理、论理解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诚信原则)等问题的研究;在具体制度建构方面,应当对民事诉讼起诉制度、审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3.html -
了解详情
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第22条)。登记只起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作用(第23条第1款)。更有甚者,上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的现行法承认土地及定着物分别具有不动产物权的权利能力,均得为独立的交易客体的立法原则相违背,而尚无法全面接受。不如采取房屋所有权与基地使用权一体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官方最初不承认其法律效力,直到帝政时期才确认受托人有履行信托的义务。[6]日耳曼法上的信托也是没有继承人的财产所有权人用来解决其死后财产归属问题 因不实际占有标的物而无留置效力。[20] 第三种观点认为,因让与担保制度是法律没有规定的新型担保物权,违反物权法定的基本原则,故而无效。让与担保特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80.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使得司法裁判更具效率,并且保障审判质量。 (三)我国民事审判的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审判方法因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法学传统不同而迥异。如英美法系国家注重 余地。此时就需要运用法律关系分析法加以解决。例如合同无效、合同不成立等涉及单方法律行为的争议,确认物权、确认继承权以及合同撤销、解除等涉及到形成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18.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失衡,不仅违背物权的公示原则,而且损害了继受人依法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实难谓为良法。 在公示机制是否充足的问题上,法律的基本原则应是权利对于第 法院撤销或请求损害赔偿,无就出租人与他人所立之租赁契约请求确认无效之余地。 [7]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32.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及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归属和利用关系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之一,它作为一部立法里程碑式的 对人权主要是债权。1896年,物权的概念在《德国民法典》中得以正式确立。之后,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则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纳,并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