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物的占有,实际占有人的占有行为一般是基于真实财产所有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占有或者基于真实财产所有人的重大误解或欺骗而授权给实际占有人占有。故对 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页。 [⑨]参见杨立新:《民事审判诸问题解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页。 [⑩]参见高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4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缺陷之时,对该反射性利益保护方式进行批判性反思,并试图藉此廓清其背后的理论渊源。通过对该误解的根源性解读,肯定立基于公司债权人契约性权力的控制权配置 人和贷款人;后者是指债权人并非依其自由意愿而成为公司债权人,而系因公司之侵权行为之情势,不自主地成为公司债权人。参见黄铭杰:《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之省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106.html -
了解详情
权在案件移送法院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应受理,并审查调解协议内容是否违法,是否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而不应不经审查 了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同样,赔偿也代替不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罚。附带民事诉讼只是为了简化诉讼程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而与刑事诉讼一并审理。实践中应坚决杜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86.html -
了解详情
定持票人为真正票据权利人,并对其履行票据债务。当然,票据债务人在付款时必须是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如果他在付款时明知或者可得知持票人不是真正的权利人, 票据权利。不管背书人对票据是否享有权利,也不管该背书行为是否欠缺其他实质上的有效要件,比如背书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等。票据债务人对背书人得以行使抗辩的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9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行为的方式之一,也必须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但是,行政行为与一般民事行为不同,行政主体在行使其职能时,不仅应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而且还有权制定规章 合同的内容变更,使违背当事人一方真实意思表示的那部分合同的效力消灭。当行政合同具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订立等情形,而原告愿意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7.html -
了解详情
(should)一字,因而在许多司法辖区被认为仅仅是一种追求性的行为标准。为了消除这种误解,《示范守则(1990)》在准则中使用了必须(shall),在注释 受信托人;(ii)在该诉讼中充任律师;(iii)具有法官所明知的,可能受到诉讼重大影响的,超过微小利益标准的利益;(iv)就法官所了解可能是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76.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通常而言,阐明权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其一,法院是否有必要对当事人的证明行为行使阐明权;其二,在何种情况下行使阐明权;其三,为了维护法院的中立地位 表明,对于当事人是否作出以及如何作出自认证据,法院自无行使阐明权的必要,但对于当事人确因重大误解或所作自认有含混不清之处导致法院对此无法明确加以判断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29.html -
了解详情
被认为是现行立法和司法实务界采纳双重含义说的结果和证明。 [7]双重含义说的出现引发了证明责任的理论革命,其重大意义无论如何不能被低估。然而,将结果意义 ,这种仅仅从行为视角进行界定和规范的做法已经遭到了学者们的诸多质疑和批评。2002年开始实施的《民事证据规定》被认为是迄今最为重要的民事诉讼证据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27.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公共场合公开宣言应当认定为悬赏广告, 戏言并非为法律概念, 对被告的行为做一个非法律概念的定性, 似乎不利于看清民事行为的法律真实。 本案涉及到被告的 沿袭了这种意思表示瑕疵类型化的传统, 但却没有对戏谑行为、真意保留等做出相应的规范, 而仅在《民法通则》第59条笼统使用重大误解概念去统领意思表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93.html -
了解详情
里程碑。[6]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中共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方针,中国的民事立法和民法学研究得以重现生机。1998年国家立法机关委托九位民法 体系(如宪法、法律、诉讼制度等)是电脑硬件,则非正规的行为准则(诸如人们的法律意识及执法、守法习惯等)就是软件。至于清末法律改革以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