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义务则比较复杂,需要结合案情慎重判断。这是因为不作为的诈骗罪与其他不作为犯罪有一个重要区别:其他犯罪法益侵害的因果流程由行为人或其他外力控制, 作为义务一般应具备规范意义并能产生强制性要求。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能否成为诈骗罪作为义务的来源,需要结合行为人的特定身份和行为表现来具体判断。一方面,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131.html -
了解详情
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显然是较难接受的。其次,它将导致行 为期待上的不可靠。法律通常不问动机而重视行为,但在道德领域,动机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极为不确定。 的保障,其监督施行只能诉诸公众舆论的谴责和社会压 力,故以道德义务作为纯正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将导致义务归属上的困难。”可见,公序良俗是难以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909.html -
了解详情
之作为犯的客观方面的事实同构。如前所述,较之于作为犯罪的外在表现,不作为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超然于实际起作用的外在因果进程,故欲使二者在客观上 的等价性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4第3期。 [11]参见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4页。 [12]参见[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241.html -
了解详情
质之作为犯的客观方面的事实同构。如前所述,较之于作为犯罪的外在表现,不作为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超然于实际起作用的外在因果进程,故欲使二者在客观上同 犯的等价性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4第3期。 ⑾参见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4页。 ⑿参见[荷]斯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237.html -
了解详情
的救助义务,如果行为人具有此种义务而不予施救的,则完全可以依照现有的不作为犯罪理论处理,根本没有讨论入罪与否的必要。根据通行的观点,这些义务 .qq.com/a/20111016/000422.htm. [2]潘新光.见危不救罪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5):262263.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070.html -
了解详情
这对于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显然是较难接受的。其次,它将导致行为期待上的不可靠。法律通常不问动机而重视行为,但在道德领域,动机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极为不确定。 的保障,其监督施行只能诉诸公众舆论的谴责和社会压力,故以道德义务作为纯正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将导致义务归属上的困难。可见,公序良俗是难以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234.html -
了解详情
大法系因果关系的认定理论予以分析。 (一)大陆法系 从1805年Stubel在《犯罪构成要件》一书中提出因果关系问题,到1904年Traeger发表《刑法及民法上 ,来实现保护法益之目的呢?通过规定各种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间接地赋予人们以不作为义务或作为义务,从而要求人们履行其刑事法律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005.html -
了解详情
。乌尔代夫(Wolf)从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的现实存在的强弱关系出发,认为作为义务的来源根据在于被害人陷于脆弱的状况,必须依赖行为人的救助。与依赖关系说 和条件而产生的具体法律义务。违反特定义务,是不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15]依照这种观点,特定的作为义务是指实施一定行为的义务,至于这种行为是否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004.html -
了解详情
,紧密的生活共同体说和依赖说[2],实际上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寻找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的产生依据,这两种学说的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从哲学理论的深层次 出版社,1992年版,第182页。 [2]紧密的生活共同体说以紧密的生活共同体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其范围包括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80.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体静止,但不可绝对地以积极与消极、动与静来区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因为不作为犯罪在许多情况下也表现为积极的身体动作,甚至表现为激烈的 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14]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173页。 [15]参见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