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法院采取缓审制(推迟开庭时间考察未成年人,考察表现良好者作无罪判决),或是前科淡化制(也是通过考察表现良好者由司法机关出面淡化其曾经犯罪的经历,有的 指程序上规定要进行教育就口头说几句,且以套路说教为主,对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和心理状况知之甚少。这样的教育枯燥生硬,未成年人根本听不进去,甚至会产生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15.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驱动执法的现象仍较普遍。罚没款的多少成为关系到整个司法机关,每个办案部门乃至干警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反映在取保候审问题上,就是多收保证金可以多上交,多上交又可以 候审:(1)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刑罚的;(2)累犯、惯犯或同类前科的重犯;(3)流窜作案的;(4)曾被取保候审而有逃避或其他妨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8.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采取“缓审”制(推迟开庭时间考察未成年人,考察表现良好者作无罪判决),或是“前科淡化”制(也是通过考察表现良好者由司法机关出面淡化其曾经犯罪的经历,有的 程序上规定要进行教育就口头说几句,且以套路说教为主,对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和心理状况知之甚少。这样的教育枯燥生硬,未成年人根本听不进去,甚至会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的细节,难以诠释品格证据的内涵;行为说的困境则是无法解释犯罪前科对一个人品格评价的影响;倾向说以一般语义代替了对品格证据内涵的界定, )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运用的价值 1.品格证据对未成年人定罪的意义 全面调查原则是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一个特有原则,指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3、确立了社会调查制度。我国刑法确立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 得信心和希望,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再者,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前科消灭制度,顺应了世界刑事立法潮流,有利于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度。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2.html -
了解详情
设立办公室,聘请专职调查员,在法院判决前,由专职调查员对行为 人的个人情况、犯罪背景等进行调查,并对其人身危险性、帮护条件等进行系统评估,然后将调查 探索建立与国情相符的、有限制、附条件的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避免因前科而带来的人格歧视的负面效应、减少标签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未成年犯改过自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20.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机构尽可能的专门化的少年司法制度发展趋势。 二、建立人民陪审员庭前社会调查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修订的《关于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规定 其他任何人不得接触和使用档案卷宗,且未成年犯罪人的档案不进入个人档案,由司法机关保管。前科屏蔽制度较好地保护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80.html -
了解详情
。问卷主要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类型、籍贯、婚姻状况、前科、性格、犯罪意识和犯罪归因等方面调查毒品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二)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个体较常运用的两种自我防御的重要手段。压抑是把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以及个人无法接受的欲望和冲动压入潜意识使之遗忘。否认或者否认现实,指个体在现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025.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考察犯罪人一贯表现,要着重关注犯罪人是否有前科、是否初犯或者偶犯、是否做出过社会贡献等方面。犯罪人一贯表现好的 区别对待,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6]刑事法学界有学者呼吁我国的品格调查应该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扩大到其他犯罪案件。[7]笔者认为这种意见值得重视。值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624.html -
了解详情
猜测成分的事实信息来做出。具体而言,中国法官几乎不可能对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展开全面的社会调查,包括被告人犯罪的社会原因、成长经历、社会环境、被害人过错、家庭和 各种不利于被告人的量刑情节,有时也会指出诸如被告人的行为后果、认罪态度、犯罪前科等方面的情节;被告人则会更多地强调诸如自首、立功、犯罪原因、家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