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法律咨询 查找律师 加入收藏
全文 标题
共找到相关结果约 273 篇 如果以下信息不适合您您可以点击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认定为投案自首,不属于肇事逃逸。故一审法院未支持公诉机关关于“被告人曾某某肇事逃逸”的公诉意见,上诉法院也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二、交通肇事中的商业 案件合并审理。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873.html -了解详情
犯罪的客观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定被告人交通肇事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 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向有关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一般不予减轻处罚。对于有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情节的,不适用缓刑。 据了解,以前许多案件是因为交通肇事报警被认定为自首,从而判处缓刑,死了人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213.html -了解详情
犯罪情节的分析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解释》第3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法律对行为人既有加重情节(逃逸)又造成加重 3]常胜敏、李强,《略论交通肇事逃逸的几个问题》,中国法院网刑事法学。 [4]刘立长、赵春秀,《交通运输肇事逃逸自首如何认定》,中国法院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17.html -了解详情
规定,是自首。但其逃离交警大队的行为只灭失了其自首情节,不能从轻处理,而不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从重情节。 从《解释》中也知,交通肇事 ,一旦发生,被害人生命安全将处于危险状态,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被害人生命危险的加剧,甚至死亡。而作为造成这一危险的肇事者,只要他还有行动的能力和自由,抢救伤者就是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5.html -了解详情
其排除认定自首的可能。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交通肇事逃逸,仍然存在自首问题,其理由是: 第一,自首是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一项刑罚制度,对分则规定的所有犯罪 应当认定为自首。 第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对行为人肇事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已经作为情节加重犯,规定了相对较重的法定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54.html -了解详情
判断,并依照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及本意见的要求,坚持依法从严惩处。(一)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致三人以上死亡,负 、伪造证据,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二)交通运输肇事逃逸,具有自首、积极赔偿等情节而予以从轻处罚的,以及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1743.html -了解详情
肇事逃逸和投案自首的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和投案自首的认定根据交管部门出台标准,以下8种情形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 :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48.html -了解详情
(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现场,也没有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反而驾车离开了现场。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中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2.html -了解详情
处理的行为重复评价为自动投案,从而认定被告人自首交通肇事逃逸向有关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可以认定自首,依法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重伤三人以上情节的,不适用缓刑。 三、关于人身损害赔偿与量刑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或者重伤案件民事部分的及时足额赔偿,有利于安抚被害人或者被害人亲属。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08.html -了解详情
交通运输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 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的规定,系自首。在开庭审理中认罪悔罪,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鉴于本案的案情以及被告人认罪悔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113.html -了解详情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搜索历史 清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