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两种行为。至于其他行为,如果构成犯罪,不能以危险驾驶罪论处,只能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六、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 1997年《刑法》第133条 ,只要已经认识到其逃逸后被害人可能死亡,而对这一结果放任的,就应当认定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而非属刑法第133条之“因逃逸致人死亡”所评价。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118.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这里就更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确实与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则才可能以本罪 肇事罪的最严重的处罚情形,刑法期限在七年以上。 9、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是如何认定的?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但是法律为其拟定了特殊的共犯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98.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上述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也可以成为本 交通肇事发生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在认定交通肇事罪不同的情节时,要紧紧围绕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和把握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以及其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13.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罪是当前社会中一种常发的严重犯罪。本文主要探讨了交通肇事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逃逸的司法认定。笔者主张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而全面的判断,并提出了 几方面展开阐述,全面充分考虑行为人主客观因素,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逃逸,阐明自己的观点。 1、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1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刑法修订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后,司法实务中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处罚产生了认识上的不够统一,并演绎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理论界一般把这种规定称为“派生的犯罪构成”。由于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对这一派生的犯罪构成作进一步的研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3.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严重超载驾驶的;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客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虽然相关司法解释已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认定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8668.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理由上虽然存在重大缺陷,但在最终裁判结果上认定纵容他人醉酒驾驶的机动车辆所有者李正平亦构成交通肇事罪并无不当。 一、本案不能直接适用刑法以及交通 所有人明知他人醉酒且未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下仍纵容他人驾驶机动车,进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是否构成犯罪便成为有待探讨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311.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理由上虽然存在重大缺陷,但在最终裁判结果上认定纵容他人醉酒驾驶的机动车辆所有者李正平亦构成交通肇事罪并无不当。 一、本案不能直接适用刑法以及交通 所有人明知他人醉酒且未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下仍纵容他人驾驶机动车,进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是否构成犯罪便成为有待探讨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730.html -
了解详情
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过失是就行为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心理状态而言的。至于对违反交通管理法规来说,往往是明知故犯的。如果行为人对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故意的态度,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应当按照有关刑法条文(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毁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170.html -
了解详情
一样,不应把犯罪后的逃跑行为作为加重处罚的理由。刑法第133条之所以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立法本意在于督促肇事者救助伤者,而不在于督促肇事者不要逃避 ,放任伤者死亡的案件,行为人对死亡的罪过性质,显然已超过了交通肇事罪的罪过性质。因而此种情况不能认定为结果加重犯。而只能将放任伤者死亡的情形,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6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