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审查机关和被申请人或被告一起共同研究案件,形成对申请人或原告进行“会审”的局面。这是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和目的背道而驰的。此外,不区分案件性质, 内部审批即内部行政行为处理,一般不应以此为由将审批机关作为复议的被申请人或诉讼的被告。如必要,复议机关或法院将该审批机关作为第三人通知其参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35.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形式,在案件审理中当事人举证、司法审查模式、司法裁判方式等方面与一般的行政诉讼案件有所差异。本文就上述方面逐一展开,以期对司法实践能够产生些许裨益。 的依附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双方证据材料提供上的交叉性,故双方共同承担举证责任较为恰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行政资源的浪费。最高人民法院采纳了第二种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008.html -
了解详情
允许对行政计划进行司法审查,难以对私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借鉴德国、英国、日本或我国台湾地区的作法,至少应允许对行政计划制定决定 ,尽管有时这种救济显得并不那么及时。这样的技术处理吻合了行政诉讼共同面临的经济化趋势行政司法似乎也被置于一种日益强大的经济性之压力下。[25]在这种背景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57.html -
了解详情
,都无一例外地被拒之门外;二是,行政复议机关和法院拒绝公民提出的法律救济请求,共同的理由都是《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 应当由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渠道解决,是因为这种法律救济机制具有裁决机构超脱、裁决程序规范和裁决过程公开的法律特性,公正裁决也因而获得了必要的保障,法律救济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792.html -
了解详情
被申请人的理论。但是,在行为主体的认定方面,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唯名义论的做法,对行为主体的认定机制予以必要的完善。 四、需批准行政行为主体认定机制的 批准行政行为应当认定为是上级行政机关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共同行为。进而,需批准行政行为的复议被申请人以及行政诉讼的被告应当按照以下规则确定。 其一,对需批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2.html -
了解详情
建设的核心要义。在这样一种理论背景下。司法的政治功能与政治制度化在理论上便缺少必要的联系环节。其实,即使我们在终极意义上强调司法在政治领域的民主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49条规定: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第17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77.html -
了解详情
,而其正由自治实体管理或就其取得收益,则该等自治实体得委托律师与检察院共同参与诉讼;如本地区为被告,须传唤该等自治实体参与诉讼。第三款规定: 三种观点,只有行政公益诉讼,但主张将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典中。我国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公益诉讼类型,公共利益的保护完全可以通过确认诉讼、变更诉讼、撤销诉讼、履行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9.html -
了解详情
]还有学者认为某一案件若要通过和解解决就必须由原被告双方共同向人民法院提出,而不能由原告和被告中的一方提出,人民法院更不能以协调等借口要求原被告和解 。因此说,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而且应该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对行政诉讼调解实际的考察,甚至可以做必要的试点工作。 第五,进一步拓宽建立行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8.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 (五)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 (六)其他重大、复杂的案件。 下列一审行政诉讼案件, 的,宜及时到人民法院查阅案卷,并按照本指引第八十一条的要求复制或摘录案卷材料。必要时可与一审律师取得联系,全面了解一审情况。一审律师宜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201.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政行为,拒绝执行,行政机关可依法强制执行。在这些情形下,行政机关完全有能力解决行政争议,没有必要依赖于司法。国家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解决纠纷确立行政诉讼 ;三权分立,强调分权,突出了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独立性和相互制衡性,共同构成了西方国家确立行政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原则。法国在解释三权分立时,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4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