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理论”。他们承认依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来实施后的效果、并且以这样的逻辑来确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的正当性。但是他们对法律行为理论的承认也就到此为止。 是请求权的设定、转移、变更和废止,这两种基本交易的法律根据即法律行为,也就成为最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行为。正因为此,德国民法典立法时就在其立法理由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5.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与表示主义两类。在放弃统一规定模式的前提下,便应当分别法律行为的不同下位概念,具体分析。对于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以遗嘱为例,虽然遗嘱在被他人发现 时,表意人和受领人一致表达的意义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顾及双方的意图。在对意思表示进行解释时,意思表示之一般为人们所理解的词义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77.html -
了解详情
性行为,学者也争论不休)。 到了20世纪,人们发现,意思表示并不全然等同于法律行为,遂又将意思表示仅仅作为法律行为的核心构成要素。 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事实行为,不管其中是否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这样对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作出区分,其分类就是很清楚的,不会再有模棱两可或无法归类的情况出现。 另外,学术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14.html -
了解详情
用来泛指法律上具有意义的所有行为的概念渐渐精确化,具有了特定的含义。意思表示理论的产生发展,对于整个私法制度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至少对德国 。与此相联系,法国比较法学家萨莱伊(sale illes)与外国法学家如德国的冯·基尔克(von gierke)、克勒尔(Kohler)、莱纳尔(lenel)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21.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并非如此。[18] 《德国民法典立法说明》曾指出:“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表达通常具有同样的意义,所以使用前者即意思表示的表达,是因为它在这种情况下占有核心地位 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38] 董安生是国内至今对法律行为理论下功夫最大、最有研究、最有思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22.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合同也不仅仅是两个意思表示的相加之和。由于两个意思表示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因此合同是一个有意义的二重行为。”[8]德国法学家Muenchener和Kramer 义务;前者表现为行为人对效果意思的支配权,后者通常表现为相对人对行为人的请求权。法律行为有效和法律行为生效都是对法律行为的肯定评价,但肯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93.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效果 按照经典定义,法律行为是行为人追求私法效果的意思表示。私法效果实际上是法律行为的门槛,它要求当事人合意的内容必须具有私法意义。法律行为也必须是法律 结论与英美法一致。 对家庭协议中当事人创设法律意图的认定,比较疑难的问题有二: 一是婚姻法与法律行为的关系。婚姻法的大多数规范为强制性规定,夫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3612.html -
了解详情
。[31]诚信原则作用一般在于弥补成文法之局限,而公信某种程度上是成文法基本制度的背叛;诚信原则发挥作用一般通过类推适用道德原则,而公信原则如上一般是赋予 的适用说明,而德民对法律行为之原则性规定有59条。 [④]国内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行为观念只有在有约束力的意思表示无须靠即时交付来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8.html -
了解详情
收养和遗嘱等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设权行为进行抽象的基础上的产生的。因此,在逻辑上,法律行为的一般原理应当适用身份行为。然而,前文对《德国民法典》总则 的实现,规定了代理制度。为了使不属于法律行为构成要素的行为人的动机具有法律意义,或者对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分别规定了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53.html -
了解详情
在罗马社会,各种商业交易十分繁荣,但却没有形成法律行为的抽象概念,也不存在制定法意义上的商法和商行为。 私法内容的首次统一,出现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在16世纪 发出支付租金的催告(意思通知)、召集股东会会议的通知(观念通知)、妻对夫通奸行为的宽恕(感情表示)。准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法律规定而产生,但将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