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侧重于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避免权利义务处于不稳定状态,着重强调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积极主张过权利的事实,对结果并未作具体要求。最高人民法院《 时效中断从这可看出,权利人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后诉讼时效就中断,并不以告知对方当事人为要件,而且对于权利人的请求是否合法、合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35.html -
了解详情
十五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 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9766.html -
了解详情
短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在现行《民法通则》第135条框架下,向法庭申请保护民事权利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不久前颁布的《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将诉讼时效 精神病中康复过来,或发觉该欺诈(隐瞒或错误)行为,才开始计算6年的时效。比如一个10岁小孩受到人身伤害,如果小孩父母或监护人没有代理小孩解决该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3726.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义务人不履行法院判决书确定的义务,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 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78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施行而变更;尚未超过二年的,其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三)短期诉讼时效的溯及力问题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 期间在2017年9月30日之前届满的,不因《民法总则》的施行而变更。 中止时效的原因在2017年9月30日之前消除,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587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具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行为发生到结束的期间可能经历被权利人发现、权利人提起诉讼等情形。由此在假定侵权行为一直持续的状态下,可以人为地用“权利人知道或应当 的时效[5]。《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该规定的内容来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204.html -
了解详情
年9月1日起施行。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 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 五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633.html -
了解详情
十五条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 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384.html -
了解详情
向其偿本付息。据此,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七条 并认为这样理解兼顾了两种制度的立法目的的观点有待商榷。从民法通则的体例来看,诉讼时效与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等并列专章规定,其系作为对债权的一种抗辩制度而独立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8778.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11号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十五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3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