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的风险,社会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又不利于当事人息诉止争。所以,在刑事和民事诉讼中对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规定,会使人们产生对现行司法实践和法律 赔偿的法理定位 就是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价值和功能来分析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应予法律支持的合理性。 通说认为,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1.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公正、高效地予以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 举证责任的概念。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于诉讼中所主张的案件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 责任提供证据,而没有规定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不能的当事人虽然可能承担不利的后果,但并不是必然要败诉。《规定》在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6.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现特此浅论如下: 一、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当事人和解制度即指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终结诉讼 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即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合意,往往需要法院予以适当的引导,其原因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并不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53.html -
了解详情
明的范围[11]但也有学者指出这种告知与辩论原则下的法院释明并非同一概念下的事物,因为二者在行使前提、限制条件、违反后果等方面均不相同[12]笔者认为 与当事人就必须展开对话。在现代民事诉讼中,不是当事人的陈述,而是法官与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法律和事实方面的对话在诉讼中占据了核心地位。[33]法官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59.html -
了解详情
梅仑指出:法国、德国和美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曾经是而且依然是对抗式的。非对抗制这个词只有当它用来描述大陆法民事诉讼中收集证据的司法行为时,才是正确的 机构职能上也可能横跨立案庭与审判庭。以下分述之。 1.涉及当事人的要件。原告资格审查采用当事人适格的标准(须与本案有利害关系),被告资格审查适用程序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7.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认为诉权概念应当具有程序内涵和实体内涵。民事纠纷是有关民事实体权益的争议,与之相对应的是诉权的实体内涵,而将民事纠纷引导到民事诉讼中则为诉权的 的一种诉讼请求,不同于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在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是围绕诉讼标的进行的,法院对诉讼标的做出确定判决后就要受到诉讼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的必要则视诉讼进程中法官心证的不同而在当事人双方之间来回流转。[47]可以说,举证责任是法的、规范意义的概念,证明的必要则属于对应于法官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32]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3页。 [33][日]高桥宏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408.html -
了解详情
了当今的司法认知规则。何为司法认知,认知什么,怎么认知?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诉讼专家探究和争论的焦点。司法认知作为一项诉讼规则,在国外颇受重视,但在我国却 受到关注。对于司法认知度概念,我国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毕玉谦教授认为:民事司法认知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法院依职权对有关当事人的事实主张采用司法认知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2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提出与确立:从格尔查到莱昂哈德 证明责任的概念来自罗马法,最初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行为责任。德国学者尤里乌斯格尔查在1883 的学者,1939年弗里茨冯希佩尔发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真实义务和阐明义务》一文,开拓了为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创设一般性阐明义务以查明事实这一新研究领域,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8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一致的,这就是笔者所谓的矛盾所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构成了民事诉讼中的一对矛盾关系。 形式上的当事人是纯粹诉讼上的概念,与实体法律关系没有联系,即不受 基本权利就足够了。另外,在我国,作为一种宪法上的权利.在保护和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方面与其他权利并没有什么不同。与此不同,在国外,如在德国,强调诉权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