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都由侦察或公诉机关掌握,被害人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前提起民事诉讼,在证据的获取方面困难重重。这不仅给被害人造成诉累也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这显然 确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转变刑罚正义观念以及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以报应正义为价值基础的传统刑罚制度旨在分步解决以下问题:违反了什么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081.html -
了解详情
特征相同,都是以电磁或其他形式而非文字符号存储在非纸质的介质上,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或者经过特定的转化后才能被人们直接感知。我认为,把电子证据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4如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2条: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72.html -
了解详情
“以事实为根据”和“以法律为准绳”的要求,特别是在遵循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方为合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给一些当事人钻法律空子留下了“余地”, :《诉讼和解-法院调解制度完善之对策》。 [3]陈刚:《德国审前证据调查程序——兼谈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启示 》。 [4]汤维建:《论美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94.html -
了解详情
他法律赋予的权利(关于程序保障的宪法上的制度意义将在以下论述)。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程序保障的含义应该是什么呢?一般认为,程序保障的含义与民事诉讼制度 会得到充分体现,各种权利主张和围绕主张所需要的证据也将得到展现的机会。[5]二、程序保障的宪法基础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制度无疑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的人和共同犯罪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一并诉讼,请求共同赔偿。由于送达难,有时需要公告送达,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和快审快判的刑事政策直接 或责令退赔后不能弥补的物质损失。除此之外,其他无论什么损失,也无论怎样造成的损失,均不能提起民事诉讼。可以看出无论《刑事诉讼法》和《规定》共同点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10.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举证责任转移,但是显然不够充分,需要进一部分完善。 (二)进一步完善举证时限制度及其法律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规定: 也可能受到外部势力的不正当影响。所以对院长、庭长的内部监督指导权授予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行使必须进行有效规范,否则就容易走向反面。从开始强化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学亦乏系统研究。这种过去和现状的结果之一是造成了对民事诉讼程序法遵守与违反没有什么两样,大大影响了程序法的权威和价值实现[27]。制裁违法便 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是顺应国际人权保障趋势、确保接近民事诉讼正义的需要。 对违反民事诉讼法定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是古今中外的共同作法。《萨利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22]事实上,这一概括对整个中国古代(清末修律以前)民事诉讼程序大致都是适用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诉讼程序的形成?以下从三个方面,尝试对此作出说明 像家庭中的父亲一样,他们对待当事人的方式也就像严父对待不听话的子女。不需要什么程序来规定双方的权利,而只要各方认识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民事诉讼由原来审前只确定争点发展到当事人庭外有权收集证据的发现程序。尽管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发现程序有负面效应,但它对发现案件真实,双方对案件取得 把案件事实查明,作出客观真实的判决。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去考虑当事人的处分权性质对国家行使司法权力有什么影响。法院只要是为了查明案件客观真实,不管当事人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中,根据特定理念进行建构并不存在理论上的正当性问题。具体到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实践,需要回答的却不是建构是否可能的问题在大规模立法改革的年代,立法者 这种诉讼时效的限制显然也过于宽松。但在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这一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按照该《规定》,人民法院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