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一点讲,就是让人们知道和明白。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将有关行政处罚的 的证据;有权为自己申辩,反驳不利于自己的证据;有权与执法人员进行对质和辩论;有权作最后陈述。听证程序有利于行政机关客观、全面地查清案件事实,听取各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37.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的责任,因此在诉讼中应当举出当事人放弃陈述和申辩权的证据,不能以卷宗材料中没有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而认定为当事人放弃了陈述和申辩权,如果没有陈述和 行为的,法院审查时,不宜作为撤销行政处罚的理由。 行政诉讼对未告知诉权和起诉期限作为任意性规范予以规定,但当事人诉权及起诉期限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6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都可以判决变更。如果行政处罚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项的规定,判决撤销,而 行政处罚一般的偏轻偏重当成显失公正而予以变更。就其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而言,行政机关应比人民法院更有发言权。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对法律、法规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712.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銮英、王琦《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及其运用》,罗豪才主编《行政审判问题研究》第十五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 1981年)第50页。)另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超出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作出行政处罚的权限,已经在其它行政法规中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案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57.html -
了解详情
面临败诉的风险。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仅凭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简单字面规定,恐有难度和说服力,要作出妥当判断,应结合立法目的、行为的性质、 而采取的一种调查取证行为。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目的在于保持证据的证明作用,为最终做出行政处罚提供事实的证明材料,从而为行政执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合法、及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027.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违法行为、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来最终确定违法所得的具体数额。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之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没收违法所得。但是没收违法所得的 标准。例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违法所得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法[2007]74号)中认为:一般情况下,药品管理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0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哪一个人吐痰而上前询问,原告当场对吐痰予以认可,在被告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过程中也未予否认,应当说,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已无需再调查取证以确定吐 可能直到诉讼时才知晓被告据以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及其内容,即使是行政处罚案件中法律规定了事先告知制度,但事先告知中往往只告知证据的大概种类,如证人证言、询问笔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002.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行为人应及时进行陈述和申辩,并出具相关证据材料,如果当事人不就违法行为是否受到行政处罚进行陈述和申辩,或陈述和申辩的理由不能成立,应视为当事人的该 决定,不违反一事不再罚。 2.行政处罚的并处。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了一个法规规定,该法规规定同时施国主体可以并处两种处罚,如可以没收并罚款,罚款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59.html -
了解详情
协助执法的人在实施调查检查;这样收集的证据显然是不能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的。 4、执法人员不按规定出示执法证件。有的工作人员以为身着制服就不用出示证件了 陈述的权利。此种行为视为没有给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时间,系程序违法;同时也认定该行政处罚决定缺乏事实依据和适用法律不准确,被判决败诉。有的收缴罚款只出收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28.html -
了解详情
,5月23日被告将没收香烟移交醴陵市烟草局变价收购,…本院认为:原告未提供充分的证据…处罚决定书不是5月6日送达的。理由不能成立,原告申请复议的法定 该法相矛盾而自动失效。对此该法第64条已明文规定:“本法颁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颁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