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审判决宣告无罪的公诉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对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多次退查检察院仍未查清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犯罪事实并 中理性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1)说理理性(reason),即为所提出的主张提供支持理由;(2)推理理性(reasonableness),即把理由作为前提要足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78.html -
了解详情
四十三条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第四十四条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 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故意隐瞒事实真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732.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有权要求侦查、检察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回避的权利。在日本,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禁止检察官在起诉书中添附证据材料或引述相关内容,以防止法官产生 在一般条件下,审判活动应当让控辩双方参与到诉讼中来,以他们的积极行为平等影响案件的判决,法官则不宜自行调取证据,并迳行作出判决。因此, 最高人民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8.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刑事审限制度(甚至包括民事诉讼审限制度和行政诉讼审限制度)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制度。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 立审分离,立案庭受理公诉案件后移送刑庭至少耗时1 天,立案庭决定开庭时间一般确定于案件受理后的第12 日(为确保开庭前10 日送达起诉书副本,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及举证责任主体。 一、刑事公诉案件中,公诉机关承担着举证责任,是举证责任的主体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07.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中间程序,[28]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时设置一个预审程序,对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送交法院后,由法院对案件的证据进行审查,法院不仅仅是对单个证据的证据 的肯定性抗辩;5.合理根据适用于逮捕令状的签发、无证逮捕、搜查及扣留、控诉书和起诉书的发布、缓刑及假释的撤销,以及对公民扭送等情况;6.有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4.html -
了解详情
既是控诉方,又是裁判官,法官很可能产生一种定势思维,导致先入为主,对被告方的辩护意见充耳不闻。因此,法官一身兼二角色几乎不可能有公正审判,理所应当不由法官负 ,由于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与案件材料的全案移送,导致法官在庭前就进行实质性审查;其次,法官在庭审调查核实证据几乎全部由法官一人承担,公诉方举证的弱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63.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起诉的结果而定。在程序上,如果条件具备了起诉的条件,检察机关应正式提起公诉,制作起起诉书,犯罪嫌疑人随之被确立为被告人,因此作此区分,符合刑事诉讼法的 才应逮捕羁押。然而,据统计,我国各级人民检察中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基本上被羁押,受到羁押而最终未被处于刑罚的比例相当高。这说明在现实中,滥用逮捕的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往往难以达成侦查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任意侦查原则也允许侦查机关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采用强制侦查行为进行侦查。换句话说,任意侦查原则并不完全排斥强制侦查行为 程序终结]规定,(一)侦查结果提供了足够的提起公诉理由时,检察院应当向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书提起公诉。(二)否则,检察院应当停止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84.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必须全面地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在审查起诉阶段,必须客观全面地审查案件的证据,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委托人的 的决定;在审判阶段,公诉人应当依法向法庭提供控诉证据,证明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一审判决之后,检察机关认为判决确有错误时,都可以提出抗诉,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