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是在法律上对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受到侵害的纠正和补救,它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对语,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面对现行法有当事人民事诉权利却没有 的救济程序作保证。因此建立当事人诉讼权利法律救济制度,必然包括救济的程序性建构。程序性建构的实质性工作就是根据具体程序的特点确定程序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08.html -
了解详情
信息,只要这些信息看起来可能导致发现可被采纳的证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6条〔1〕。一方当事人不能以所寻求的信息不可能被法庭采纳为依据来反对另一方当事人 审前准备程序,但仍有与之相类似的规定,即审理前的准备活动。我国审前准备活动的特点是法官主导下的从程序到实体的准备,这其中,法官主导下的实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15.html -
了解详情
的执行活动,调整方法主要是依法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措施;民事诉讼法调整的则是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活动,在调整方法上一般并不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 编)中占有制度和取得时效制度的设立和完善,已没有再作规定的必要;而就选民资格案件而言,从其性质和程序上的特点来看,放在《行政诉讼法》中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37.html -
了解详情
的财产保全,是建立在同一基础上的一种应急性的保护措施。但涉外的财产保全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启动财产保全程序的主题不同。国内财产保全中,当事人可以 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1]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诉前保全的范围以申请人的权利请求为限,诉讼保全的范围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17.html -
了解详情
年代的民诉法研究开始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特点:(1 )各类教材从体例到内容仍主要以现行法为线索,着重对现行法律进行理论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贯彻民 程序的基础;宪法对审判权功能的定位决定着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以及民事诉讼结构中当事人与法官职能的分配格局;民事审判权独立问题依赖于宪法制度对司法机构在整个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改革的内容规则应当据此建立。证据交换给当事人提供了向法官与对方充分展示各自证据的机会,使法院的民事诉讼程序从庭准备阶段,就为案件诉辩双方构筑了规范平等 从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作为与审判相独立的、以预防诉讼为目的的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制度,使其按照各自的特点、规律、程序和方式运行。 但是,这种调审完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0.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主义、超职权主义、强职权主义或者调解型来概括它,这一审判方式的基本特点无非是以下几点:法官诉讼资料收集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以说服调解为主要特色的审判权 纠纷的主要方法,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最能强化当事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的方式。 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要转化为证据之争,因此庭审充实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原苏联民事诉讼的旧体制,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轻视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习惯作法,仍然认为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相结合,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特点。因此, 胜诉,须对损害事实、医疗过失、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但由于记录医疗过程的资料基本上是由医院控制,患者很难提出证据证明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6.html -
了解详情
手段获取视听资料为法律所禁止,且不能作为证据予以采信,介各国对非法手段的定义有三个特点:1、主要适用于刑事案件,如窃听到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的录音;2 和两次延长请求权无必要;3、司法公正只能是相对的,即在特定时段、特定地域内公正,而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切身诉讼立法价值取向之所在。以此而论,三十日的举证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 责任 一、引言 打官司历来重证据,尤其是民事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内容。即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以及不能 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是指数人共同实施侵害他人的危险行为,损害发生后不能判明数人中究竟谁为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其特点是数人并无共同过错,各个行为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