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对宗教的研究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与他的“法律社会学”之间更有着某种“有择亲和性”(elective affinity),[1]两者对于阐释西方社会的 作用的结果: (1)。 在处理自身与世俗政权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教会求助于斯多葛主义哲学、特别是其中的自然法思想,从而发展出一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html -
了解详情
学派出现危机时出现的。与此同时,在哲学上也出现了实证主义,这二者绝非巧合[10].法律实证主义表现出与自然法学截然不同的观念,与主张法的二元论的自然法学相对立, 需要,人们求助于立宪主义。而立宪主义恰恰可以提供这一方面的要求。它作为“法上之法”,不仅以技术性形式性的术语而且也以政治伦理的术语对于法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8.html -
了解详情
徘徊在法治与人治之间,而是旗帜鲜明的主张法治,认为法治实质是摆脱个人欲望,求助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最优秀的治国之道。他指出:“如果某人管理 应当是良法,也即符合自然正义(natural justice)之法,另外一些压制性的法律-不管它是人民、暴君或是富人提出的-也都是“卑鄙和非正义的”,以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6.html -
了解详情
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们用个人的品行而非那些一般且不变的法律规则去支配正义和政府治理,那么这种做法就是与整个系统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出版的著作所做的修正稿中可以见到的那样,休谟还把“社会的法律”(laws of society)修改成了“正义的规则”(rules of justice)[48](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0.html -
了解详情
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去实现或满足这些要求或标准。这些特点使人们有理由认为法律原则是由一些“波段宽度”(Bandbreite)[9]不定的规范构成的,是一些“弹性条款” 序,那么有待通过规范剪裁的事实本身不能作为判断法律原则先后高低的基准,毋宁说事实反过来求助于法律原则作为评价的标准。如果我们仅在规范维度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html -
了解详情
的系统而不需要求助任何的道德审议。但是(与韦伯的关系不同的是),哈贝马斯认为在社会进化的后俗成层次上法律仍然是建基于 ; van der Burg (1990)。 [10] 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早期法律观点的批评,参见Raes (19 86); van der Burg (1990)。 参考文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html -
了解详情
的报酬的规定。按照法律的规定,这些政府雇员的收入处于较低微的水平,因此他们常常不能依靠这些收入维持生计,其结果自然是求助于贿赂、贪污、 的目的,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要 “以文字形式,通过对台湾农村中国人社会的法律和冲突管理的研究来部分填补这一空白”。(注:Michael J.Moser,Lawand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html -
了解详情
中占据了最高的位置——它主张自己拥有宣布其他的社会制度为合法或非法的权利。 法律的这些制度化的性质使得它具有作为一种社会类型(a social type)、作为一 就仅仅涉及从这些渊源中进行推理的技术性的法律技能,而无需求助于道德智慧。而如果根据来自法律渊源的标准,某个法律问题没有答案,那么这里就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html -
了解详情
极其巨大的。事实上,教皇革命以及西欧社会所特有的政教分离对立的二元结构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的确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西欧中世纪,自公元六世纪末教皇上升为政治势力 教士或教会财产之间的诉讼,以及俗人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却向教会法庭求助。而在世俗法律制度方面,某些事情是皇室法庭或封建法庭都有权审理的。另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制裁只能依靠强力对人的意志施加强制,强力的局限性导致法律的局限;3、法律规则无法自动运行,只能求助于外部力量,不免受制于外部条件,包括人、物质 的是要尊重立法的规律和司法的个性,实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合理兼容。“用法律创造社会秩序”是我们从历史上的法家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衣钵。在这样的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