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则归于消灭。[6]121这种被称为人格小变更(capitis deminutio minima)的制度,将罗马法上家庭身份的法律人格意义揭示得淋漓尽致。 将上述人的双重属性放置在 是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格人之间的关系。20世纪的这场家庭法变革,改变了人格与家庭身份对峙的边界,但是却并没有、也不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5.html -
了解详情
资金对待给付(建筑造价补贴)时,该居住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二是《住宅所有权法》上的长期居住权与长期使用权。为了克服上述缺陷,1951年颁布了《关于居住 建筑物为居住权取得者,可以经过一定期间请求登记为居住权人。 2.居住权的消灭 在罗马法上,居住权消灭的原因主要有:(1)居住权成立要件的欠缺,如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0.html -
了解详情
]19世纪中叶,弗里德里希萨维尼(Friedrich Savigny)在其名著《当代罗马法体系》中将权利能力定义为能够持有权利的可能性。[6]由于《德国民法典》 其财产状况:民事主体功能论认为,判定自然人民事主体地位的原因主要来自自然法主张之天赋人权,并认为个人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是法律确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64.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时代的国库:国库(fiscus)起初是皇帝的财产,就象金库(aerarium)是罗马共同体的财产一样。随着帝国时代的进步,国库吸收了金库,但同时,它同 肯定,从法律上的非自然人民事主体出现起,理论上就允许财产成为民事主体。 罗马法的非自然人民事主体通常分为社团和财团,即所谓人的集合体和物的集合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85.html -
了解详情
A.C. Mantello and A.G. Rigg (Washingto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6),p 254-266。 11 《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4期,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87.html -
了解详情
确认了所谓人的自然权利。所以,民法文化以法典化为其形式理性,成为在自然法哲学影响下的自然而然的事情。 民法通过法典表现出来,但并非任何一部民法典均能体现 的形成与确立 民法文化的形成与确立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自11世纪末罗马法复兴始,至法国民法典颁布止。随着封建社会在西欧的发展,基督教会开始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8.html -
了解详情
的趋势,通过水平竞争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法(proprio iure),家父在其中享有包括生杀权(ius vitae et necis)在内的 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13]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7.html -
了解详情
对民法文化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民法文化的成因与内涵 1.民法文化的成因 源于罗马法的大陆法系,又名民法法系,足可见民法在这个法系中的地位。民法典 求得其他权利的平等,如获得政治权利的平等。现代社会中的平等,早已摆脱古罗马时代和封建社会狭窄的适用范围,而是对全体公民均一无例外地发生效力。《法国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形式,且应由主管机关进行登记或审核(注:参见Russ Versteeg,The Roman Law Roots of Copyright,Maryland Law Review。)。可以说,罗马法将公开性与程序化作为无形财产转让的特别规制,对后世的知识产权贸易是有着借鉴意义的。 5.无形侵害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3.html -
了解详情
担保债权人的债券;其二,第三人通过设立一向新债,担保债权人的债权。罗马法称之为债务承保;其三,通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债权人设立质权或抵押权等实物 )、保证(2011-2043)、质押(2071-2091)、抵押权(2114-2145)中。①在法国法中没有用定金作为债的担保,宣誓及债务协议的方式也随历史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