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当然,有关行政处罚也可适当触及合理性),并非通常理解的那种民事诉讼式的全面审查;持否定意见者则以为:既然原告方仅以公安机关扣车行为的合法性为 意味着所有行政确认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独立被诉。为论述方便,我们姑且按行政确认同他种行为的关系,将其分为独立行政确认和附属行政确认两类。独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9.html -
了解详情
交换方式、日期、法院调查取证与当事人庭前证据交换的关系等方面都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使诉讼双方当事人了解庭前证据交换的全过程,交换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 。 参考文献: [1] 黄水林李序根 论行政诉讼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中国法院网 [2] 邓和军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 2003年2月26日 [3] 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的转变,另一是司法行为的转变。所谓观念的转变就是在民众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上,民众与政府的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行政诉讼制度在艰难中起步、在阻力 应采用附带性审查原则,即当事人不得单独就执行性规则是否合法提起诉讼,而只能在对具体纠纷提起诉讼的过程中,附带提起审查请求。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行政机关和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73.html -
了解详情
该请求不满足“事件性”的第一个要件,展看了如下论述“村议会的预算决议目前仅仅是决议而已,与村民的具体权利、义务还未产生直接的关系,当村长基于以上 具体权利义务关系有关的争讼。因为缺乏”事件性的第一个要件“,所以也就没有论及”第二要件“的必要性了。当然”事件性的第一个要件“是由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广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3.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监督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实现,不是对检察职能的强化,相反,是职能退化,因为监督职能是处理监督与被监督不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 行政相对人角度适当确定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当前,国内学者所论述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行政价格政策性垄断中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481.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行政行为,具体地说,是行政确认。所谓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 的问题。因当事人原因产生的赔偿责任是民事侵权责任,应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因登记机构原因而产生的赔偿责任是国家赔偿责任,应启动行政诉讼程序;因二者共同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174.html -
了解详情
的态度提出了行政机关指导性案例制度构建的一般规则。民事诉讼中的优势证明标准是否可以引入行政诉讼,在诉讼法学理论上可以说是一个冷问题。四川大学韩锋博士以 与法学发展:以行政法学为例 判例研究与法学发展存在着休戚与共、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经过了30年的法制建设后,当年提出的有法可依问题已基本解决,具有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88.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在征税权与税收司法权的关系上,一方面,征税权要受税收司法权的监督,法院对征税权的行使有权进行司法审查(主要通过税收行政诉讼方式);另一方面, ,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税制及如何运用税额测定方法的最新信息,以及告知包括诉讼权在内的纳税人的一切权利。这就要求征税机关要加强税法宣传,为纳税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99.html -
了解详情
的做法也各不相同。法院生效刑事裁定所确认的事实较少,故在此不作论述。生效刑事判决所确认的事实,在后行民事诉讼中的适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法院在 对后行民事诉讼应没有预决力。第二,符合程序保障原则的要求。如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虽参加了行政诉讼,但其未预决事实进行举证、质证,那么该事实对后行民事诉讼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相关的多个事件在餐馆会面、通过电话、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交易模式等然后从这些事件发生的时点与周边环境合理地推断出被告买卖证券是得益于不正当获知的内幕 ,刑事诉讼用确信无疑标准,民事诉讼用优势证据标准,行政诉讼兼具私权利证明与公权力证明的特征,可以采用两分法,即原告的举证适用优势证据标准,被告也即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