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如何建构中国宪法人权保障理论基础价值的思考。 一、西方宪法中两种不同的人的形象 (一)自由、独立的人---个人主义人权论对人的设定 在思想史谱系 》2002年第8期;谢鸿飞:《现代民法中人》,载《北大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 [3] See J.D. Droddy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7.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我们的世俗社会中存在着对规则的敬畏,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原本就有的东西,只是我们缺乏发现和挖掘。 如果都把法律当儿戏,当参考书,那么还会产生这样的准法律人 在政治过程中不同距离的衰减效应。参见(法)保罗.柯拉法乐:《地理学思想史》,郑胜华等译,台湾五南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218页。 [3]比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74.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者的解释(《合同法》第41条) 等方式维护了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衡。 七、结论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贝拉尔米诺、苏亚雷斯与菲尔麦论战是平等问题 几点宏观思考》,载《政法论坛》1997 年第3 期。 [41]参见王利明: 《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 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法律出版社200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2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上空白。换言之,如果不能尽快地健全适合新型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就无法保证经济复苏。因此,中国的立法紧迫性与日本当年解决治外法权的紧迫性相比,可谓是在于是否 年)。 [37] 参见:[日]岩田新著《日本民法史民法を通じて见たる明治大正思想史》第41页(1928年)。转引自:《民法学说百年史》第2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99.html -
了解详情
再到魏晋南北朝引经入律,儒家经典开始法典化。至《唐律疏义》时,法律解释在体例和内容上对《永徽律》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发挥, 。 参考文献 〔1〕江山. 以恶制恶:法治的起源和理念〔M〕/ /中国当代法律名家讲座.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2〕辞源〔Z〕.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0.html -
了解详情
韧于启蒙运动的刑事古典学派,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的刑法学流派,它在刑法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只是从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才有了它比较独立的意义 法治的生成。 [1]江山.以恶制恶:法治的起源和理念[M]//中国当代法律名家讲座.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68.html -
了解详情
再到魏晋南北朝引经入律,儒家经典开始法典化。至《唐律疏义》时,法律解释在体例和内容上对《永徽律》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发挥, 起来。注释: 〔1〕江山. 以恶制恶:法治的起源和理念〔M〕/ /中国当代法律名家讲座.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2〕辞源〔Z〕.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56.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在试图解决与言论自由有关的问题时或许能够作些更审慎、更深广的思考。例如,在有关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之冲突的问题上,我们承认个人尊严是一切法律 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295。[67] 张新宝:《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页10。[68] 庞德:《法理学》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06.html -
了解详情
差距的法学派别或研究成果都称之为后现代法学。尤其在中国,这一点格外明显。一些学者把法律经济学、批判法学、法律与文学、女权主义法学、批判种族理论等都称之为 ,我们不应当过于看重将某一个学者或某一部著作归为哪一类。这种工作对于思想史、学术史研究也许有一定的意义,便于分类理解和全面把握;对于自己的思想清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60.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种意义上两者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和脱离语境的优劣高下之分。此外,在西方思想史上,社会契约模式也并不是唯一的模式。亚里斯多德的国家自然发生论, 分析这一问题的另外一个考虑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变革,一些中国学者也重新重视并强调社会契约派的国家法律学说。4无疑,重新理解、发掘这一学派的思想和潜在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