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伴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在民事诉讼中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当事人必须承担不能举证的败诉风险。因此,为了胜诉,当事人势必千方百计 的这种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证据采用,主张证据应具有合法性的人认为,证据必须经过合法收集才能进入诉讼程序,用作定案根据,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证据形式也不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5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保护的呼声高涨,被害人在各国刑事程序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认为,在此之前,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只重视如何保护被告人的权利,而今后应当赋予被害人以平等 变通程序的采用:英美国家的辩诉交易;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处刑命令;各国刑事程序中的简易裁判程序。对较轻微的案件,在控辩双方同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8.html -
了解详情
、确认婚姻无效、确认亲子关系等事关公益的案件的诉讼程序中,法律以实质真实作为价值取向,因此采取了与一般民事诉讼截然相反的策略,要求法官可以不顾当事人的主张 和证据资料作出认定和裁判。由于对事实和证据负责的是当事人,当事人如果未尽到主张责任和举证责任,应当承担对其不利的裁判后果。将收集、提供证据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9.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风险。在启动诉讼程序的过程中或者在诉讼程序的进行过程中(受理至审结)产生的风险可称之为诉讼中的诉讼风险。《民事诉讼法》总则部分分别就管辖、 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薄,对此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除了不断推进司法改革,通过强化民商事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提高庭审质量等一系列积极措施消除和降低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9.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事实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被告及其辩护人无须举证证明无罪,只须对控方提出的证据进行反驳。同年以日本和德国民事诉讼法为蓝本的《民事诉讼律》也提交 波动-特别是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由主义与权威主义等等标签化的立场之间的摆动-的影响。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这种波动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0.html -
了解详情
年,你还要坚持民事诉讼,原因在哪里?”这一问题这样答复:“我现在国外,这里小猫、小狗抓伤了人都要赔偿,何况我是人啊!”正如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施 附带民事原告举证,但司法机关亦有证明责任,而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在原告即被害人。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要单独完成举证责任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15.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的成功与否由审判制度改革所决定。?审判方式改革是从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庭审方式改革开始的,主要强调当庭质证、当庭认证、当庭判决。这就不可避免地提出了合议庭 唯物主义的观点。类似情况,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82条规定的比较科学,只有在当事人非因自己过失而不能在前诉讼程序中提出的方可提起再审之诉。“有错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9.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的。另外,依辩论式的诉讼,诉讼当事人应由诉方在诉中确定,由此也决定了原告应负相应的举证责任,证明诉中所列当事人与争议实体法律 :法律出版社,1998,69[2]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49[3]常怡。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5.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裁判事实的认知”(即司法认知),第301条和第302条规定了民事诉讼中的推定。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88条规定了“自认”,第291条规定了“显著的事实” 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明示自认与默示自认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9.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可以追复,即允许当事人在言词辩论终结前,可以随时提出有争议的陈述,即使在第二审程序中亦然。经追复后,拟制自认即归于消灭,对于原来被视同自 。司法解释虽然规定诉讼上的自认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对于自认是否对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发生拘束力的问题,却未有任何正面规定。事实上,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