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不得撤销。 [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6条规定: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 温军:《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配置研究》,载《法学家》2010年第3期。 {5}王亚新:《诉调对接和对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009.html -
了解详情
一、引言:背景与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法院面对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和诉讼案件复杂难解的局面,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司法资源、能力的有限性和多元化 因素和风险是能够得到控制的。[1][2][3]然而,民事诉讼中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尽管与西方民事司法改革追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目标殊途同归,但毕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42.html -
了解详情
这两个方面。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与我国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以及经司法审查所做出的确认调解协议的决定最相接近的,可以说就是诉讼上 解释却并未给以明确的指示。2009年的若干意见第15条规定对于这种情形下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诉、申请司法确认,或者由人民法院审查后制作调解书。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07.html -
了解详情
,乐于为双方当事人所接受,有利于搞好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能够确保当事人以最少的诉讼资源维护自己的利益。再次,能及时化解矛盾,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积极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当事人有启动调解、调解方式、调解协议的达成、调解书的签收等自由,为诉讼中调解自愿原则落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34.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民事纠纷,是一种最便于操作的委托调解模式。由于这种形式的委托调解符合民事诉讼中的两便原则,因此,它既容易为法院所认同又为当事人所欢迎。 《法学论坛》2010年第6期。 [14]笔者据2009年最高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归纳。 [15]《2008年以来全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0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对我国调解制度的影响 尽管目前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模式选择,理论界还存有争议,[46]但对抗理念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日渐彰显已成不争的 的程序正义理念,仍固执于实体正义的获得。这些因素促使有关部门开始重新重视调解。在司法政策层面上,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97.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趋势》,中国法制出版社,第187---188页。特性相契合,就此将法院调解权力性质界定为变异的行政权绝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其次,在20世纪90年代, 实属不当,对此定论难以苟同。○13参见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载《法学评论》,1996(4)。○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093.html -
了解详情
种调解程序。[10]尽可能使小额案件的处理大量地通过调解等诉前或诉讼中的ADR方式结案属于这种程序值得欢迎的效果之一。在立法一方面鼓励小额案件的分流, 不耽误当事人权利尽早进入执行程序获得实现的时机,可考虑借鉴日本和德国等国家民事诉讼中的未确定生效判决附带假执行宣告制度,[13]即在一审做出判决之时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7.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性要求也可以相对降低,从而使费用等代价的大幅度削减成为可能。980 五、法院调解目的之前导性(代结论) 在现代社会,法治已成为文明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 的具体内容可参见李浩教授的论著:《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载《法学评论》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12.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助理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政府公章;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有效,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处理,并制作决定书,经基层人民政府负责人审定 民事诉讼之间的逃难。一些法院已经正式承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即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对调解协议仅作形式审查,除非有无效、可撤销的原因,原则上尊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