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形下,裁判者能够改变法定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而在具体情形下作出特殊的处置,以防止出现恶法亦法效应。由此来看,民事实体法中有证据规范乃是理之所 难题。民事证据法典化的过程实质上乃是对成文法优势的信念强化的过程。之所以要将民事诉讼证据上升到法典化的高度,最终所看重的依然是制定法所具有的一般优势,比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63.html -
了解详情
分配与倒置 《证据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了以诉辩请求的基础事实为标准来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这在学理上一般称为法律要件分类说。法律要件说具有较强的 产物。 七、混合型的民事鉴定体制:专家证人的出现 随着当事人主义诉讼体制的逐步确立,鉴定和书证、物证等其他证据一样,也开始成为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的一种常规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71.html -
了解详情
种“空中楼阁”的感觉,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法定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可能性极小。 (二)英美法系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 在英美法系并不存在共通的证明责任 民事诉讼法》2000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5] 参见《民事诉讼法学》(2002年修订版),常怡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4.html -
了解详情
带来的影响以及20年以来的审判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使得诉讼程序法的各部门属性更加个性化与科学化。并且,民事证据法与刑事证据法在法律的属性、具体功能、诉讼主体 标准仍然作为法官判定事实的心证指南。另外,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与证明标准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混淆,前者涉及到举证责任的承担、转移与卸除问题,而后者涉及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1.html -
了解详情
在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恰恰无法证明数个实施了共同危险行为的人中究竟谁是加害者。如果囿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受害人证明因果关系存在 民事立法的潮流是充分保护受害者,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则》规定采用了因果关系法律推定的方式,规定“由实施危险行为人就其行为与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方法。 非法证据排除、传闻证据排除、自白任意性、证人拒绝作证权、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的多元化等,都是利益衡量的典型例证。 关键词:证据法,利益 腐败的紧迫需要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案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诉讼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利益使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弱者保护的原则性利益和公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42.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在行政契约缔结和履行中,由于行政机关处于强势地位(比如享有主导性权利)而引发出的争议,必然表现为行政机关在诉讼中承担 疑问。[19] 的确,从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的经验看,行政诉讼类型多是由民事诉讼类型发展而来,[20] 所以在解决行政契约纠纷上自然得心应手。对于我国大陆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11.html -
了解详情
政府采购监管机关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或不作为,侵犯了其合法性;在政府采购民事诉讼中,原告的起诉理由是认为采购当事人给其造成经济损失,要求予以赔偿;在 ,其价值取向有实体真实、诉讼经济、诉讼地位平等。它是复议申请人权利救济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举证责任分配 1.被申请人的举证责任。根据《行政复议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4647.html -
了解详情
加强驰名商标保护,结合众所周知的驰名事实,依法减轻商标权人对于商 标驰名的举证负担。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依法妥善处理地理标志与普通商标的权利冲突。4 司法保护实际效果10.切实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制定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完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举 证妨碍排除制度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拓宽电子数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0735.html -
了解详情
、劝诱规则等进行统一规定,并且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在违反这些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应当承担民事责任。[12]据此,消费者不必再就金融机构的主观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只 到了对信用卡及持卡人的谨慎审查义务,可以将举证责任分配给特约商户,从而解决了持卡人对于谨慎审查义务难以举证的客观困难;与此同时又为特约商户提供了免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1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