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也不可能与德国法上的初步审理相提并论。 (三)法官角色 美国法官在审前程序中呈现一定的消极性,崇尚当事人主义,但是法官的消极性也是令人满意地控制拖延的关键。 6期 王亚新著:《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载于《中外法学》,2000年第2期 黄松有著:《程序独立价值理论与中国民事审判实践》,载于《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81.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例如,涉及面很广的非法集资案、破产案等等,但对此人们却往往没有从诉讼理论上加以阐释。对诉的利益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三、诉讼 标的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判决并取得该案诉讼程序上诉讼主体的资格,即对于具体的诉讼有作为当事人起诉和应诉的资格。在民事诉讼实务中,审判人员所遭遇的诉讼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13.html -
了解详情
出台,再次在我国司法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关于民事审判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在此,我想对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交换规则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产生。 (一)庭前证据交换不能替代庭审程序 庭前证据交换只是庭审准备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庭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具有各自独立的职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4.html -
了解详情
一度经过激烈的争论并确立它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随着诉讼纠纷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以及诉讼观念、程序理念的变化,随着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深入,诚实信用原则 ,真实义务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所以诚实信用原则首先表现为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制约,这是因为,诚实信用原则不但是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还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3.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论,更有甚者提出取消法院调解制度。但是,从国外的民事司法改革的情况来看,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扩张调解机制,谋求纠纷解决的多元化,积极 程序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可以在审判程序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调解并没有独立的程序,因此,民事诉讼调解具有非程序化的倾向,这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对确保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实现诉讼构造的合理化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审判监督程序中法官心理分析 法官是案件的 满足败诉方当事人的心理需要。 再审案件的审理方式也难以满足当事人的心理需要。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再审案件是否必须开庭审理,司法实践中相当多的再审案件没有开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27.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要素,同时也被视为司法审判民主化的一个表征。 5.制约与监督性 制约者,牵制、制衡,约束;监督者,监察、督察、督促。制约与监督表明民事诉讼中 符合科学、中立的要求,其中有一个复杂的价值合成过程。也就是说借助于中介目标进行程序设计时,首先需要对中介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保证彼此协调。 综上所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2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是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在民事诉讼中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即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与改革的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28日。 (4)李国光著:《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1日。 作者:马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0.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念,认为前诉判决内容之所以拘束当事人及法院,实乃后诉法院有拒绝重复审判的效力所生的结果。综合既判力说,又称为实体法、诉讼法二元既判 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以下。 [26] 参见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5页以下。 [27] 至于实体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6.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积极赔偿,同时简化审判机关的诉讼程序。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刑事案件被害人更加注重用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 的要求,刑事法官应不断完善法律知识结构,既精通刑事方面的法律,也熟悉民事方面的法律。由于刑事被告人缺乏或者根本无赔偿能力,如何解决争议,保护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