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此既不进行法庭审理,也不举行听证。其特点是当事人对管辖权争议解决结果的影响甚微,在解决管辖权过程中明显地强调法院的权威作用,解决结果以法院的指定 义务。在管辖权冲突发生时,法院应当行使阐明权将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情况告之对方当事人或有关法院。《澳门民事诉讼法典》第37条第(二)项规定:如裁判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99.html -
了解详情
收集证据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范围扩大。增中了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并已提该证据线索。第二,强调了客观标准。《高法民事诉讼若干意见》第 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4)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93.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的实体法律关系很多,完全不管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很可能在民事案件案由的确定上出现错误。 三、案由规定 明确案由的概念是为了准确地为个案确定案由。但要 排斥在整个案由规定之外。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案由单独列为一编,笔者认为这是不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27.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理论基点》,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第63页。 [41] 关于这两个特点,下文将具体予以说明。 [42] 参见陈荣宗、林庆苗:《民事诉讼法》, 及其宪法保障问题,可参见[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当事人基本程序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刘荣军:《程序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6.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诉讼秩序混乱,使二审终审制形同虚设,终审不终。 四、 实现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改革构想 程序公正观念肇端于英国,并为美国所继承和发展。当代美国哲学家约翰 于一审完成,使上诉审主要针对法律问题进行。这是因为上诉制度的目的一般包括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利益和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两个方面。其中,事实审系针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选择权、公正程序请求权和获得及时裁判权等。 (一)程序参与权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大体上包括接受程序通知权、诉讼听审权等。接受程序通知权与诉讼听 意识的司法制度更容易产生功能不全的问题。 非讼程序法理具有简捷经济的特点,为追求诉讼经济,出现了诉讼案件非讼化(即运用非讼程序法理处理诉讼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8.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规定的。C、这是由法律规定检察监督的事后特点所决定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的原则规定,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这种监督就是在案件处理完后,可以 自己承担,而不能有法院来承担,这是民事诉讼法理的要求,也是符合程序公正的理念的。事实上,由于民事诉讼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或怠于行使权利而导致败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而不是针对诉讼当事人的要求;(2)当事人秘密制作音像证据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3)音像资料容易被伪造、变造是视听资料这类证据的共同特点,并非秘密 的存在促使最高法院对《批复》重新审视,并于2001年12月21日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中对此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67.html -
了解详情
不指导当事人举证。 四、完善我国举证制度有关问题的构思 限期举证是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西方国家的民诉法均规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如美国规定了审前发现程序, 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空白。但是哪一种观点能体现当事人举证活动和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特点,更能体现司法公正呢?这是本文提出构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1.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侵犯知识产权、证券纠纷等现 代技术型侵权纠纷具有技术性、隐蔽性等特点,作为案件事实重要证据的技术资料、生产工 艺等往往为加害人所垄断,如果仍按传统 手软,一手硬。另外,对证人拒绝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的法律责任和强制措施也没 有规定,客观上形成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取证难现象。因此,应当从立法上建立证人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