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而言,行为人只要驾驶动力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进而离开事故现场,而其主观上亦认识此等事实时,则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即具有社会损害性。盖显将置被害人生命、身体于 条规定:意图散布于众,而指摘或传述足以毁损他人名誉之事者,为诽谤罪,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罚金。该条第3项规定:对于所诽谤之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950.html -
了解详情
号判例 最高法院于1966年8月11日作成55年度台上字第2053号判决,其基本事实为:夫与一名女子同居,业经刑事法院判处夫及该子女妨害家庭罪刑确定在案, 夫妻关系,其请求难谓有理。 最高法院废弃前述第二审法院判决,废弃理由为: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项前段规定,以权利之侵害为侵权行为要件之一,故有谓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20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确认法律关系之诉,非原告有即受确认判决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确认证书真伪或为法律关系基础事实存否之诉,亦同。前项确认法律关系基础事实存否之诉 适格的规定,第一种观点属于引用法条不当。 3.由于本案以裁定驳回上诉,故引用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并无不当,但该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363.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的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男女异路、人行义让,狱内稆生、衙门虚静,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大同世界的图景。当然,法律也不能完全偏废,但 司法资源本身存在局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非正规且无奈的方式化解纠纷,近乎单纯地追求案结事了。例如,面对民众正常的诉讼需求,官府一般通过劝谕息讼、恐吓弹压、批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067.html -
了解详情
,未闻有己身发达、子孙昌盛之人。此何以故?盖讼者,凶事也,熟习此道,则变诈百出,翻乱是非,使无辜者受冤,有罪者漏网,官长受其欺瞒, ,但实际上却被地形所决定。然而要在洪水之后复杂的地貌上发现干涸的河床却是十分困难的事。[15] 二、讼师对国家法律秩序的冲击与民间健讼之风 明清时期作为鲜活职业群体的讼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065.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刑法,很多刑法问题,都应该规范的加以理解。[11]对刑法三百零一条第一款规范分析后可知,目前刑法针对聚众淫乱行为的规定已经比较规范和理性 被有的国家刑法认定为犯罪,其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最为直接的体现为对涉事双方婚姻家庭的影响。而换偶行为保证最低限度的社会秩序,换偶各方在追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19.html -
了解详情
非行少年的态度。从而,警察态度应该没有多大的变化,其对非行少年人数的降低一事也没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其次可以考量的是少年总人口的减少。1997年的少年总人口数为 转介但是如今(2009年),不仅是在中央的司法院少年与家事厅编列了八百余万元的预备金,各地的少年法院与少年法庭都有编列充分的预算,不过纵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8512.html -
了解详情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任何案件的争议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与一定的人和事相联系,当事人之间商标纠纷的发生,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发生、变化和造成的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均简称为《适用意见》)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受理后才发现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67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责任,当然教唆人也同样构成诬告犯罪,只是有首、从之分而已。诸教令人告,事虚应反坐,以告者为首,教令为从。[12]敲诈也是犯罪人进行犯罪活动的一种客观 人员不能违犯这些规定。比如,关于刑讯的次数,拷囚不得过三度,杖数总不得过二百。关于刑讯后的处理,拷满不承,取保放之。关于依法刑讯致人死亡的处理,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709.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按察司、地方法院法官或裁判司除外)根据本条例行使任何权力或执行任何工作或职责事,发出其认为适当之指示,而不论该等指示乃属一般性或就个别情形而发出者。 ( )任何人士,如触犯第(1)款之规定,即属违法,一经定罪,可判罚款二百元。 第五部调查权 第二十条 (1)在不妨碍第二十一条所赋予之权力之原则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4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