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条第2款(1)项规定,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提出与诉讼标的有关联,并且不属于保密特权的任何事项。英国的民事程序规则对证据开示范围 的原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4】 李华,“论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研室,2002年5月 【5】 蔡彦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2.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则有进行防御的权利。例如,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另一方有反驳对方提出的主张的权利。一方提出证据证明时,另一方有提出反证的权利。不能只给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3]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4] 毕玉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4.html -
了解详情
非本质性方面,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发生转换或转移。[4] 二、我国关于民事证明责任的理论观点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未提及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这个概念,只有行政 证据,但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与不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负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依照证明责任所提出的证据是本证。不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0.html -
了解详情
然后再由对方质证。 此种模式适用于案情复杂、证据较多、有数个法律事实的案件。(3)整体质证模式。 一方当事人围绕一个诉讼请求或一个主张一次性举出全部证据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第1项为:“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或提出的诉讼请求, 明确表示自认或认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html -
了解详情
办案期间。除第九条明确规定外其他期限按《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审限管理规定》的要求都必须计入办案期限。也就是说举证期限计入办案期限。 综上,笔者认为举证期限 还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都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都是作为申请人一方的证据,都是利用法院职权进行。3、都必须在举证期限届满7日前提出申请。 针对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08.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一次开庭往往无法查明争议事实,法官又不得不将精力用于调查核实当事人在庭审中提出的证据。如此往复,造成了民事诉讼中大量案件超过审限仍不能结案( 之分配(即举证责任出现)→再举证……(事实仍然真伪不明)→一方当事人因未能提供充分之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而承担不利之诉讼后果; B. 起诉→举证(事实真伪不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种典型情形就是有蓄谋的“突然袭击”(surprise),即一方当事人不是在指定的期间内开示(discovery)证据,而是把证据留待庭审中搞伏击,杀对方 就不必为此作出防御准备),可以不再允许该当事人行使此项权能,即禁止逾期提出新证据。通过规定超过举证时限规定而提出的证据失权这一法律后果,诚实信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1.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对案件事实应当由哪一方当事人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问题。法学家们提出了分担举证责任的两条原则:(1)“原告应举证”:“原告不尽举证责任时, ,以明确对哪些事实须承担证明责任,而对哪些事实无须承担证明责任。依划分的标准不同可分为消极事实说、外界事实说。消极事实说(Negativentheorie)是将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8.html -
了解详情
英美法系各国学者在谈论“盖然性占优势”标准时,大都与陪审制相联系。对此,美国模范证据法典起草委员会主席摩根(Morgan)教授认为:“普通民事诉讼中法官通常指示陪审团 除举证责任倒置外,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首先举证,然后由另一方当事人举证。另一方当事人不能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的,对这一事实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3.html -
了解详情
,即由一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质问对方当事人,被质问的对方必须以书面作真实回答的方法;(3)要求提出文书及其它证据(Requestforproductionofdocumentsandotherthings),即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当事人及诉外第三人提交他们所有或控制下的文书及其它有体物的方法;(4)自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