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方将免除承担法律责任。法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是指合同法第117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约定的免责事由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和约定的不可抗力的范围,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是对法定不可抗力条款的补充与细化。总之,通过上述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缔约过失责任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95.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 (3)二者责任不明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制度设计见后文)。 4、不可抗力造成损害的不赔(2000解释第七条)。 因司法行为介入而改变标的物所处 但损害力强度较小,无毁损灭失的必然,则应当给予赔偿。 修正呼吁: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害后果的,不予赔偿。但遭受损害的利益处于司法控制之前的状态下不必然毁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3.html -
了解详情
的某些概念、术语等进行的解释,如《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即属此类解释,其他 其外延应当如何确定存在争议,如政府行为、社会动乱、动植物疫情、技术风险等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需要首先在学理上阐述清楚,才便于文义解释方法的运用。 文义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31.html -
了解详情
违约方将免除承担法律责任。法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是指合同法第117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约定的免责事由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和约定的不可抗力的范围,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是对法定不可抗力条款的补充与细化。 总之,通过上述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缔约过失责任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3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由必须是所有人绝对不可能知道其权利。但是,事实上,只有能归于不可抗力的事由,才能成为时效的客观性中止的真正原因。例如,法国最高法院诉状审理 便明确指出:当事人借以抗辩并加以证明的对权利存在的不知,不构成与不可抗力相等同的起诉的绝对不可能性。[16] (3)中断(interuption)。法国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7.html -
了解详情
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而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不可抗力或者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第433条规定,交通运输工具 证应当达到抗辩事由的标准,具体到交通事故中,加害人只有证明损害是因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或者第三人过错所致方可成立合格的抗辩。 (三)抗辩事由的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58.html -
了解详情
变更大多需经双方协商,而双方协商也正是合同解除的方法之一。第二,在发生不可抗力和一方严重违约的情况下,可以由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享有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经将变更合同的意思表示送达给另一方当事人,即可产生变更合同的权利。在发生不可抗力阻碍合同履行的情况下,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有权变更合同。我们认为,此种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4.html -
了解详情
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车辆锐减,进而使收费基本结算账户内的资金严重下降。依据合同法原理,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情况造成合同难以履行的,当事人不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发生上述情况政府完全可以 存续中,得以自己之责任将质物转质于第三人,其因转质所受的不可抗力之损害,亦应负责。四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在法典上对两类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50.html -
了解详情
在典价低于典物的实际价值时,出典人因可保留典价而不至于丧失至尽。因此,由不可抗力而致标的物灭失的风险责任实由典权人一人承担,并非双方分担。[16]应当看到,在典权关系存续期间,典物之所有权并未转移,仍由出典人享有。因此,典物因不可抗力灭失,理应由出典人承担损失,而不是由典权人。二是回赎权。回赎权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10.html -
了解详情
人除基于所有权而享有对于标的物的最终处分权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权利,且标的物因不可抗力而意外灭失的风险也由其承担。 关于传贳权的性质,在韩国民法学界有用益物权 未受清偿时,质物所有权归质权人所有的条款。 第五,在危险负担上,典物因不可抗力而灭失时,由典权人与出典人分担其风险,即典权与回赎权均归消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