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五)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实行 营造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依法用工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558.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和谐稳定。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应当依法及时、公正裁判,积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各级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作职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将登记资料抄送劳动行政部门。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规定,保障劳动者休息和休假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624.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能被延误。为解决这一问题,劳动部办公厅曾对浙江省劳动厅作出《关于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能否适用部分裁决问题的复函》,规定了几种紧急情况下 fszjfy.gov.cn),调研组成员:孙文波、罗睿、张梦阳。 参考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3. 《工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95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提出异议的,用人单位应举证证明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政策的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 第十九条劳动者提前30天以 。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不按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劳动者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863.html -
了解详情
的保障。(二)缺乏超过工伤认定时效后工伤案件的救济程序2003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 段时间,工伤劳动者才能得到赔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的期限各是2个月,劳动仲裁的期限是45天,一审期限是六个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166.html -
了解详情
的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对该惩罚(包括罚款)不服的,有申辩权,还有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劳动仲裁的权利。 当由于员工工作失职造成产品报废损失时,如果企业依法制定的 采取罚款的案件。但是国务院2008年1月15日公布、同日生效的《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6372.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各工种技术工人的安排情况,并同时提交主要施工管理人员与承包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证明和缴纳社会保险的有效证明。3.3.2 承包人派驻到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管理 。其他事项的约定: 。20.3.2 争议评审小组的决定合同当事人关于本项的约定: 。20.4仲裁或诉讼因合同及合同有关事项发生的争议,按下列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001.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就暴露无余:第一,关于仲裁和诉讼手段,劳动仲裁和诉讼都以纠纷属于劳动争议为前提,而《劳动法》 Mich. L. Rev. 2583(1994). [34]《就业促进法》未规定就业歧视应受到劳动监察,正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35]典型者如许多将《劳动法》与第1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50.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提出异议的,用人单位应举证证明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政策的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第十九条劳动者提前30天以 无效。第二十条用人单位不按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劳动者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166.html -
了解详情
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入、 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入已经采取必 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 诉讼。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应 当依据法律规定和保险合同确定。 三、关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审查问题 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