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协调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组织等的诉讼权利之关系。通过合理配置刑事司法职权来加强诉讼权利保障应当是司法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刑事诉讼 证据,也无力使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审判,由被害人自诉显然达不到保护被害人合法财产权利的立法目的。为保障诉讼权利,应将需要侦查的重大侵占案件列为公诉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612.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公开进行,法官应当听取检察机关的意见以及罪犯的陈述,必要时法官还可通知被害人提出意见;对法官的裁定,罪犯及检察机关可以提出上诉或抗诉。在意大利,由 诉讼参与人开庭时间、开庭地点及合议庭人员组成;通知有关人员做好出庭准备并告知相应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对检察机关提交的材料进行形式上的审查,材料不全的退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099.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批复又一次剥夺了刑事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诉权。 由于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作出不同 救济,只有增加精神赔偿制度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原则。 人格权是人权的基础,精神权利是人格权的基本内容,现代社会以维护和尊重人权为宗旨和目标,保护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9.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的回访记录,满意率高达100%。[41]实践表明,在酌定不起诉制度中贯彻刑事和解理念具有相当有利的制度环境。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应当起诉的犯罪 的决定。[43]笔者认为,揉入了被害人与加害人和解因素的暂缓起诉制度对于当事人权利保护、诉讼效率的提高以及刑事案件的合理分流都有重要意义,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68.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作出适当、合理的平衡;其三,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拥有许多与被告人相对应的诉讼权利。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些权利在审判程序中主要有:(1) 、贩卖毒品案件,法院很少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其结果是审判人员、公诉人和诉讼参与人与被告人无法当面听取证人证言,更谈不上对证人进行询问、质证。之所以出现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24.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中,公诉机关承担着举证责任,是举证责任的主体。 二、、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承担举证责任,是举证责任的主体。 自诉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 享有《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原告人就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所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原告人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07.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的不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 人轻伤案件走公诉程序,被害人是案件的当事人,其诉讼权利与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的诉讼权利不同。被害人没有撤回刑事部分指控的权利。只有行使控诉职能的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当事人地位,并享有许多诉讼权利,从而对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惩治罪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在审判实践中,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某些权利尚未真正行使。笔者 通知出庭,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不得而知,也就谈不上服不服一审判决;其次,即使被害人出庭,审判机关也向其送达了判决书,但是由于判决书中未载明其请求抗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51.html -
了解详情
走上犯罪道路。最高人民法院曾通过专门的司法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作了排除性规定,对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不予赔偿。这导致在实践中, 赔偿作为刑法的一种基本救济手段予以确立、完善,可以更好的维护刑事被害人的损害,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从而也更有效地预防和制裁犯罪行为。 作者:陈向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7.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赔偿或民事诉讼途径予以确定。 3.完善对权利受侵害者的保障机制 首先,对于证人、被害人权利因非法取证行为受到侵害的,司法工作人员除承担刑事责任、行政 之相相关的非法、非法取证两个关联概念有所认识。 [4]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 [5]在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的概念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