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完全允许当事人依照意思进行自治,则会混乱人们的是非善恶观念。另一方面,刑事和解对刑罚预防功能的削弱,首当其冲的是一般预防功能。刑罚一般预防的功能 犯罪所遭受的物质损失主要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的赔偿来进行弥补;另一方面,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的赔偿行为只是人民法院对刑事被告人减轻处罚的酌定情节。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9.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的,当事人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1、刑事案件可附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47号《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 等意外事故造成受害人或其家属精神损害的,受害人或其家属也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1999年5月24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一起全国罕见的膀胱切除医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69.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项功能,即治疗被害人心理创伤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来源于叙说理论,即将刑事和解当作被害人叙说伤害的过程,并将被害叙说视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叙说 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只能是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至于精神损害方面的赔偿,则不在诉讼之列。可见,在刑事附带民事程序中,法律关注的是物质损失的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15.html -
了解详情
的近亲属(如被害人的父母、子女、配偶等),在不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从犯罪人处获得损害赔偿时,由国家对其所遭受的物质的或者非物质的损失 ,位列世界第四位,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三、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构建之初探 无论从保护被害人人权、平衡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保障,还是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74.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观点认为,对精神损害应当允许依照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给予物质赔偿。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以下几点理由:一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已经明确规定,只有受到物质损害的 法律对被告人定罪处罚的本身就是对被害人精神方面最好的安慰,也就无需再用经济赔偿的手段制裁被告人了。笔者对上述观点及所持理由均不能苟同,笔者认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79.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困难等原因,得不到补偿或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 二、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的构想 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后,实现被害人 在公平正义原则、损害和补偿均衡原则、赔偿为主补偿为辅原则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了国家补偿制度。 (四)刑事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的完善 应当尊重被害人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85.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的法制要求。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当逐步扩大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不断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 包括对被害人精神上的抚慰,无需再就精神上的损害给予赔偿,而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审理精神损害赔偿难以操作和执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84.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以国家审判机关对行为人宣告有罪且免予刑事处罚为必要前提,无论在民事诉讼中还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损害赔偿的提起和解决从来不具有实现行为人 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非常明确的是,其中并没有将行为人“无能力赔偿”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列为客观方面不可或缺的要素内容。换言之,交通肇事行为人之行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html -
了解详情
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如果刑事侵权案件比较复杂,不宜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来解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在受害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之前,受害人应向法院提出 受害人的这一权利切实加以保障。参考文献:①参见熊健奎“浅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当代法学》2003年第9期P156②参见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编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33.html -
了解详情
等,已经超出了民法救济以实现“平均的争议”为目标的价值功能。由此决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设计在理发上具有限定主义的特征。限定主义理发将“非财产上损害”的赔偿范围 的不同,不应存在实体的差别。因此,法律上应当承认原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笔者认为,刑法作为公法,它所体现的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84.html -
了解详情